
曹大鎬自幼受父教益,鐵骨錚錚,韜略出眾。清順治二年(1645),福王朱由菘偏坐南明天下,巡撫程世昌將大鎬推薦給桂王朱由榔,謂“其才可大用”。是時,江西大部地區已被清軍占領。朱由榔命大鎬前去收拾殘局。大鎬率領殘兵散勇,重振軍威,所攻郡縣,每戰必勝,被授予總兵宮。很快又升為直、浙、江、閩四省總督,節制三十六營文武百官。官至兵部尚書,掛平海大將軍印,封為定南侯。
順治八年(1651)四月廿一日,大鎬率領數騎出閩。行至黃村時,遭到埋沒,終被擒。解至章京,清廷勸降,曹堅決不從。他在獄中三月,曾三次上呈《請死書》,并在《上父參公書》寫道:“男鎬不肖,兩負君親,徒勞七載,歷盡艱辛。恢跑復閩,百戰開誠。餐霜宿露、晝伏夜行。方先士卒,萬死一生。百折不回,鐵石此心”。
順治八年八月廿一日,曹大鎬終被害于章江門外。其兄曹大鑑將遺體運回故里,葬于東坑嶺下。乾降四十一年(1776),曹大鎬名字載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賜謚號“忠節”。道光四年(1824),建忠義祠,立忠節碑。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曹大鎬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曹大鎬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