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 瑩 副教授。女,1930年8月出生,山東平度人。1949年畢業于遼寧白山藝術學校。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副教授。克令誥 副教授 男 1944年9月出生 河南滎陽人 1969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 河南財院經貿職業學院
克姓村---河北省阜城縣王盤莊,全村400人中200多人都姓克,有春字輩、慶字輩、俊字輩、亞字輩、新字輩等,漢族。王盤莊大部分人都姓克,可在該村之外極少有人姓克,幾乎遇不到。因此,王盤莊的克姓人感到很孤獨和寂寞。歷史不詳,據傳也是從山西大槐樹下遷來。
克寨子——甘肅省民樂縣有一克寨子,全村王姓居多,但都是由克姓改的。在民樂縣洪水鄉克家莊有幾百克姓人家集居。居考證是由克寨子搬遷至此的僅存的克姓人家。歷史不詳,據傳也是從山西大槐樹下遷來。有大小兩個家譜.但都是后來修訂內容不全.現知的有國字輩(民國時期 克輔國.克 國 .克定國.這是小家譜里的最早的一輩.),成字輩,積字輩,延字輩等,漢族。俱老一輩講已知的祖上最早的是大字輩,但是具體年月不詳.
克姓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姓氏,三千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了。西周有個周夷王姬燮,他賜給當時的克姓一件青銅樂器,并命名該青銅樂器為“克”。這種青銅樂器,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陜西岐山,光緒三十年(1904年)張翼購于北京琉璃廠。“克”呈橢圓形,頂部有一堆垛夔龍花紋,四周有隆起的連環夔龍紋棱,上刻79字銘文,造型頗為奇特,是研究周代政治、經濟和鑄銅工藝的重要文物。目前該文物應藏于天津藝術博物館。
滎陽縣劉河鄉分水嶺克家臺全是姓克有幾拾戶人家,家譜記載明永樂年間,唐山知縣克復禮因政見不和隱居于此,現發展到18世,多分布在河南滎陽,寶豐,項城。少數分布在鄭州,乃至山東,黑龍江,上海等,家譜是93年在文革前老家譜基礎上經數拾人努力修訂成的,我有一本是復印的,不清楚,無法發到網上,等有充足時間,在貢獻給大家。
目前在邯鄲有一戶克姓人家.一家三代"慶字輩,俊字輩,亞字輩"(如要聯系:河北省武安市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焦化部備煤 郵編056300 姓名 克劍 手機13832083258)
首都博物館有兩件青銅器剛剛展出過,有照片.乍看上去,“克盉”、“克 ”(克字后面那個字極生僻,寫不出,讀不出)與一般青銅器毫無二致。它們的主人是西周時期一個叫“克”的人。史料記載,周武王將燕地(即今天的北京及周圍地區)封與召公,召公長子名克,代其父到燕地就封,成為事實上的第一代燕侯。而“克盉”、“克 ”上的銘文正記載了此事,其出土之處———房山區琉璃河鎮的董家林村便成了北京歷史上最早的城。北京已有3050年的建城史就是這么算出來的!“克盉”、“克 ”當之無愧地成為首博“鎮館之寶”。
克家莊---河北省唐山市灤縣古馬鎮克家莊,位于冀東平原、灤河西10里,灤州城西南15里,芹菜山腳下(Google地圖可查)。二三百戶,有姓克、張、賈、王、田、賀、陳、馬、盧等姓氏,以克姓得名。家族來源不詳,但冀東一帶多從山西遷來。克氏家譜為:占、自、立、成、永、生、來、富、裕、長。現年輕人多為“立”字輩。“占”字上輩姓名為兩個字,再上一輩為“郁”字!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克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克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