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環(Huán 環)姓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春秋時楚國有環列之尹官職,其后以官名為氏。據東漢應劭《風俗通·姓氏篇》載:“環氏出楚,環列之尹,后以為氏。楚有賢者環淵,著書上下篇。”春秋時楚國有環列之尹(皇宮禁衛官),其后人有以環為姓,稱為環氏。
二、遷徙分布
(缺)環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望居淮南郡(漢高帝時置郡。今安徽省當涂至銅陵一帶)。
三、歷史名人
環 淵:春秋時楚國人。張澍《輯注》云:“環淵,即蜎淵也。”環亦作蜎,蜎淵著書稱曰蜎子,其字亦作涓子。在劉向《七略》及《漢書·藝文志》告知我們,著書有十三篇的環淵是楚人,為老子弟子,其說必有根據。他后來到齊國稷下,又隱釣于菏澤,故被目為齊人。《水經·雎水注》“有仙者涓子、主柱,并隱碭山得道”。主柱亦是仙人名,事詳《列仙傳》。涓子工鼓琴,又著有《琴心》,對后代頗有影響。《列仙傳·琴高傳》稱其為“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之間。”此處涓子與彭祖合稱曰涓、彭。枚乘文則以便蜎與詹何合稱。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淮南郡:①漢曾置淮南國,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遷壽春(今壽縣)。魏亦曾置淮南國,后為淮南郡,轄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區。隋亦以壽州為淮南郡(唐為壽州壽春郡)。②唐有淮南道,治揚州,自今湖北應山、安陸、應城以東,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內。中葉以后,置淮南節度使,亦治揚州。
2、堂號(缺)
============================================================
【環姓宗祠通用對聯】
〖環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博士要略;
太守芳聲。
——佚名撰環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人環濟,曾撰《要略》十卷。下聯典指漢代人環余,官太守,有政聲。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環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環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