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從云,(1880年—1912年),字燮卿,施從濱之弟。1880年4月25日出生于距安徽桐城縣城15公里的沙子崗村,1910年春,他同王金銘、馮玉祥等人發起組織了“武學研究會”,借研究軍事、讀書為名,在士兵中秘密宣傳反清革命。 1912年1月2日,王懷慶逃脫,施從云、王金銘等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宣布灤州獨立,成立“北方革命政府”,推王金銘為都督,施從云為總司令,馮玉祥為總參謀長,白毓昆為參謀長,軍政府向全國發出了由施、王、馮三人共同署名的檄文,旗幟鮮明地反對帝制,擁護民主共和。當晚12時許,火車在雷莊附近出軌,又遭清軍炮擊,起義軍傷亡甚大。一時喊殺聲震天,戰斗異常激烈殘酷。施從云鎮定指揮,臨危不懼。經過數小時的廝殺,終因眾寡懸殊,起義軍漸居劣勢。見此情形,司書翟勝恥力勸施從云速換便裝逃走,施從云大義凜然,慷慨說道:“見危受命,古訓昭然,予自從軍之日,就思以死報國,死得其所幸也,已矣毋復言!”他指揮戰斗更加沉穩堅定,率軍血戰至黎明。清軍見一時難以攻克,詭稱停戰議和,要他與王金銘到清軍營中去談判。從云、金銘為保存實力,以圖再起,想趁機喚醒敵軍倒戈反清,毅然決定赴會和談,施從云并對勸阻的官兵說:“如果議和成功,一鼓可下京津;如出意外,以死報國。”遂率100名官兵前往雷莊,途中遭伏兵包圍,不幸被捕。1912年1月5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七日),施從云在雷莊英勇就義。時年32歲。后葬今桐城金神騎龍村。
灤州起義雖未成功,但使武昌起義得到保全和發展。民國14年(1925年),國民政府追贈從云為上將銜,在中央公園為他鑄造銅像,永志紀念。并于灤州為起義烈士樹碑建塔。
施從云墓,位于安徽省桐城市金神鎮騎龍村,距市區東南14公里。墓地坐西向東,面積480平方米。墓地原為扇形,立有墓碑,墓坪上有香爐、石香案,左右兩側有石獅一對。1984年,桐城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墓地原形有所改變。原碑立于冢前,重建墓碑立于墓后。重建碑正面鐫刻“施從云烈士墓”,下款刻“桐城縣人民政府立”;背后鐫刻其簡歷。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施從云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紀念從云,在安慶西門外辦了從云小學、在蘇州辦了從云中學。新中國建立后,從云的侄女施劍翹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在湖南又辦了從云小學。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施從云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施從云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