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懋衡,理源人。
懋衡前輩撰寫的序文為宗譜舊序第十六篇,序后署:天啟四年九月吉旦賜進士出生,資善大夫,南京吏部尚書裔孫懋衡謹撰 宗祠約序。可見懋衡先賢撰寫的是《余氏宗祠約》。
序文有:天啟甲子,祠舉清明之祭,余得請家居,叨與陪祀,時文學叔原盈(指余若沖)廣文叔臨甫大理卿兄大鄣(指余啟元)咸在,扼腕前蠹,欲釐剔之,屬余一言,余不獲辭,即以諸公之意稍為敷演之,名曰祠規,計二十則,并以九世祖墓與田地山之土各坐落,索之理祠事者亦既開列明白矣....
文中的臨甫,《沱川余氏家乘》中[仕進.歲貢]有載:
余純照,原名純詔,字臨甫,號扶隅,嘉靖壬子生,鄣村良達公房,世十六,治易,萬歷丙子入縣學,旋補廩膳生,壬子歲貢廷試第一,丙辰授南直隸宜興縣訓導,天啟辛酉轉浙江諸暨教諭,壬戌遷晉王府教授,不就告歸,崇禎丁丑卒,壽八十六,有正續寇音草行世,又有吳越行卷義有歸來唱和集.
《沱川余氏家乘》中[仕進.科第]有載:
萬歷二十年會試翁正春榜
余懋衡,字持國,號少原,原名懋球,乳名龍,理源楷公房,世十七,治書。(嘉靖辛酉生)萬歷甲戌,年十四改名懋時字乘之入府學,庚辰試黜,改名懋衡,例入南監,辛卯如北監,(年三十一)中順天鄉試舉人二十四名,壬辰中會試三十一名,殿試三甲二百十名進士,觀政兵部,癸巳授江西永新知縣,戊戌行取授江西道監察御史,視鹺長蘆,丙午巡按陜西,戊甲丁父尤,壬子起補河南道監察御史,掌外官大計,癸丑監會試,轉北京大理寺丞,甲寅丁繼母尤。天啟辛酉起補原官,壬戌轉本寺左少卿,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協理南京吏部尚書,五疏力辭,引疾歸,丙寅逆閹魏忠賢鉤詁東林黨人,削職,閹黨張訥疏論偽學,遂與鄒元標,孫慎行,馮從吾并勒為民,追奪誥命,崇禎戊辰誥復官,晉階正治上卿,追敘平奢冠功,賜金幣,起南京吏部尚書,未任卒,年六十九,諭賜祭葬,蔭一子入監讀書,東林私謚文莊,墓在....明史有傳。
前次進京,在國圖北海分館家譜閱覽室查《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藏家譜目錄》查知‘余氏’目下有‘余氏宗祠約’一條,但因為時間的關系,沒來得及復印,后查知:南京圖書館古籍部有藏,是一盒明天啟刻本《余氏宗祠約》的膠片,余懋衡著,應該是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提供的,不曾寓目,不便多言。
《明史》卷232 列傳第一百二十:
余懋衡,字持國,婺源人。萬歷二十年進士。除永新知縣。征授御史。時以殿工,礦稅使四出,驕橫。懋衡上疏言:“與其騷擾里巷,榷及雞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賦,共襄殿工。今避加賦之名,而為竭澤之計,其害十倍于加賦。”忤旨,停俸一年。
按:史官之言,未曾多論,但字里行間已透出一股英氣,是為剛者,亦為正者,懋衡泉下有靈,當含淚而笑矣,歷史是公正的,公平的。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余懋衡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余懋衡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