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李小龍進入位于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他主修哲學,也學習戲劇等課程。
李小龍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張便箋上寫道:“我的明確目標是,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0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愉快、和諧、幸福的生活。”
1970年,李小龍宗師確實轟動了整個西方。然而,1973年7月20日的猝然去世,使他沒能實現自己對家庭的諾言。
1973年,李小龍在事業巔峰期間突然死于臺灣女星丁佩的家中,引發了眾多的猜測。
李小龍只活了32年,但他活得痛快淋漓,傲骨錚錚,是個真正的漢子!
李小龍的名字在歐洲也家喻戶曉。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都有專門介紹李小龍的網站,李小龍所主演的電影至今仍是不少DVD發行公司的“鎮家之寶”。在市場上還能看到不少電子游戲、T恤衫等以李小龍形象為賣點的產品。
“現在影星如此之多,為何還要對已經死去35年的李小龍如此紀念呢?”當記者問一個日本人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在你看來,李小龍在35年前就被埋葬了,而在我們看來,龍是不死的。”
人物檔案
李小龍,一代武術宗師,功夫電影巨星,世界功夫片電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創始人。
他是將中國功夫傳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萊塢的首位華人,他革命性地推動了世界武語詞典。在中國福建南安又有以截拳道為基礎發展成為自成體系的[鶴拳道]。李小龍是中國的驕傲,世界的偶像,真正的功夫良才。
原 名:李振藩(Lee Jun Fan)
藝 名:李小龍(Lee Siu Loong)
英 文 名:Bruce Lee(布魯斯·李)
乳 名:細鳳
族 名:李元凱 / 源鑫
綽 號:爛仔、牛頭王、四眼仔等
曾用藝名:李龍、小李海泉
生卒日期:1940.11.27-1973.7.20
生 肖:龍(Dragon)
星 座:射手座(Sagittarius)
出生地點:美國舊金山唐人街中華醫院
逝世地點:香港伊利莎白醫院
安葬地點: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園
國 籍:美國
血 統:混血(3/4中國+1/4英國)
祖 籍:中國廣東順德市均安鎮上村鄉
身 高:1.72米左右(5.7英尺)
體 重:64公斤(140磅)
語 言:粵語、英語(不會國語)
父 親:李海泉(Lee Hoi Chuen)
母 親:何愛瑜(Grace Lee)
妻 子:琳 達(Linda Lee)
兒 子:李國豪(Brandon Lee)
女 兒:李香凝(Shannon Lee)
師 父:葉 問(Yip Man)、邵漢生
授業師兄:黃淳梁(Wong Shun Leung)
弟 弟:李振輝(Robert Lee)
哥 哥:李忠琛(Peter Lee)
大 姐:李秋源(Phoede Lee)
二 姐:李秋鳳(Agnes Lee)
小 學:香港九龍德信學校 喇沙書院
中 學:香港喇沙書院 圣芳濟書院
美國愛迪生技術學校
大 學:華盛頓大學
專 業:心理學系哲學科
主演處女作:《細路祥》(A Kid)
第一間武館:西雅圖唐人街“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 Fu Institute)
武學著作:《基本中國拳法》(Chinese Gung Fu)、《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李小龍技擊法》(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圖解詠春拳》(Wing Chun Kung Fu 校正)
主要影視作品:《細路祥》《苦海明燈》《孤星血淚》《雷雨》《人海孤鴻》《青蜂俠》《丑聞喋血(馬洛)》《盲人追兇》《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斗》《死亡游戲》《死亡塔》。
嗜 好:練武、閱讀、冥想、跳舞
最喜歡的歌曲:《當我死去時》
最喜歡的動物:狗
李小龍生于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為了兒子的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宗師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并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后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赴美深造自創截拳道 。
由于害怕李小龍學壞,在他18歲那年,李小龍的父母決定送李小龍到美國留學。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進入大學就讀以后,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里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
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并研習氣功和硬功。
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作為武館,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為精深。 在振藩國術館里,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琳達,經過一年多的交往,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倆正式結婚。婚后,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
自從李小龍在佛羅里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之后,李小龍的名字便傳遍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等電視臺也請他表演腿法,中國功夫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為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并先后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美國國內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涉足電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紀70年代初,一股中國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著世界。李小龍這個響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 繼《唐山大兄》之后,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斗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令人贊不絕口。 此后,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游戲》,還與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斗》,并親自擔任了主角。 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準備繼續拍完《死亡游戲》的時候,由于藥物過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2歲。李小龍隕落之后,萬民齊哀,天地同悲。如今人們還在依舊深深的懷念著這條巨龍。正如著名青年作家申寶峰在《李小龍》中寫道“橫空巨龍降蒼穹,天地同悲五雷轟。龍雖遠去心依舊,英明永存影不終。”雖然李小龍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英雄大名永遠在人們的心中回蕩,他的經典影音會永不停止的被人們回顧。
李小龍由于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 武之圣者”,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志和特刊,都稱他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于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里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國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師,泰拳大師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認:“李小龍確有真功夫。”確實,還很少有一位東方武術家能像李小龍一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域,并且在死后聲威依然不減。
李小龍多才多藝,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余,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國技擊雜志仍在不斷地研究、介紹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依然崇拜他。當回顧作為一位中華武術傳人的李小龍一生時,人們將永遠懷念他那顆熱愛中華民族、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渴望中華民族強盛的赤誠之心。
毫無疑問,李小龍是一個天生的巨星,一個傳奇中的傳奇。
盡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即便紅透整個世界的成龍都很難超越。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三十二歲、五部電影,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時才會有人另寫這樣一份東方傳奇。
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澄清對李小龍的誤讀
李香凝逐條列出她對事實的澄清,修正多年來外界對李小龍的部分誤讀,還涉及到眾說紛紜的李小龍之死,但最令人感動的是,她作為女兒,在澄清真相時數次談到澄清這些,是因為“不能違背李小龍的哲學”。部分“誤讀”如下:
1.李小龍從未跟依諾山度學雙節棍。
“沒錯,許多文獻里都提到我父親向依諾山度學過雙節棍,但是這不是事實。我父親是自學雙節棍的。我會盡快給你更準確的信息。”
2.李小龍從未經過西洋拳訓練。大家說李小龍在上中學時體育課上的拳擊練習。
“我認為我父親從未在高中參加過拳擊訓練。”
3.李小龍從未與木村交過手,從未輸給過空手道。
“如果是也只是倆人練習,切磋武藝。”
4.原本講述李小龍是在拍攝《死亡游戲》時去世的。
“我父親剛剛開始拍《死亡游戲》時就停止了,并去拍攝《龍爭虎斗》,也沒有繼續拍《死亡游戲》,就去世了。”
5.澄清李小龍從未參加“長島國際比賽”,也未得到過冠軍,他僅僅是去表演。
“我父親沒有參加這些競標賽(或任何競標賽),因為在哲學上他認為這樣比賽不符合武術的理念。他不相信搏擊,因為真正的拳擊是沒有規則的。因此,他沒有在這些比賽上做表演,也從未參加過比賽。因此,我認為最好不要表現他在任何競標賽上表演,不管是用什么名字,因為這有悖于他的哲學。如果你要表現他參加比賽,那么就是夢幻般的。”
1957年,獲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獲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
1971年,被國際武術權威雜志《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
1974年, 李小龍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美國報刊贊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圣者"。
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富士山樹立起一尊李小龍塑像,人們尊他為"武之圣者"。
1986年,被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紀念鈔票。
199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8年,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1998年,獲《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1998年,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終身成就獎”。
1999年,美國政府頒授李小龍“多米尼加藝術獎”美國演藝同業公會授予李小龍“終身成就獎”
1999年6月,美國《時代》雜志將李小龍評選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六十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之后的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中的第一人。
2000年,金氏世界紀錄,李小龍一拳能打出400磅的力量,與拳王阿里相同,而阿里的體重是260磅,李小龍的體重只有130多磅。
2003年7月24,美國電視臺vhl選出歷史上200個最偉大的流行文化偶像,李小龍名列其中。
2004年,英國傳媒協會特為李小龍頒發“傳奇大獎”。
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百年光輝之星”獎。
2005年,入選《人物》“電影百年十強人物”之一 。
2005年,獲“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杰出貢獻獎”。
2005年,當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5年,獲國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貢獻獎”。
2007年,入選英國Total Film雜志“50大電影英雄”。
2008年,俞勝利作為制片人拍攝了50集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又一次讓世界重溫了李小龍不朽的傳奇。李小龍為整個世界的貢獻已不僅僅是武術與電影,他精彩的人生已成為全人類學習的航標,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們。
李國豪李小龍兒子李國豪,詳情見百度百科李國豪
李國豪 8歲前居住香港,8歲時父親李小龍去世,移居美國洛杉磯。就讀于波士頓埃馬遜卡列電影學校學習電影制片,中途輟學。1986年由該校推薦赴演技教室學習表演,后出演影視片。20歲時出演電視劇《功夫圈》Kongfu the Movie,作為李小龍的替身登上熒屏,一鳴驚人。1986年出演D&B公司制片的電影《龍在江湖》Logacy of Rage。曾出演原西德的動作片。1990年出演美國電影《小東京殺人事件》Show Down in 李香凝Littel Tokyo 1991年。1992年主演好萊塢電影《烈焰》Rapid Fire,獲巨大成功。1993年4月1日零點30分,李國豪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偉爾明頓市電影《烏鴉》片場中真子彈,12小時后宣布死亡,年僅28歲,遺作是《烏鴉》。
李小龍女兒李香凝
出生日期:1969年4月19日。出生地:美國加州奧克蘭。功夫巨星李小龍之女,現從影。電影作品:1 Epoch (TV) 異體大反撲 【2000】 2 Blade 刀鋒戰士 【1998】 3 Gwan geun shut daam 渾身是膽 【1998】 4 High Voltage 高壓重犯 【1997】5 Cage II 死亡擂臺 【1994】 6 Dragon: The Bruce Lee Story 李小龍傳 【1993】7Lessons for an Assassin殺人教程 【2001】8 And Now You're Dead 渾身是膽 【1995】
琳達·愛美莉(Linda)李小龍的妻子是他在華盛頓大學期間的同學,兩人的感情經歷也頗為坎坷。琳達認識李小龍時,李小龍正在和日裔女孩艾美交往。后來琳達參加了李小龍創立的“振藩國術館”,向李小龍學習功夫,可以說,一開始李小龍和琳達是師徒關系。
后來李小龍和艾美分手,琳達逐漸走入了李小龍的生活中,兩人在1963年正式開始交往,并與1964年走入婚禮的殿堂,琳達成為李小龍相伴一生的愛人。
琳達·愛美莉(Linda)為了家庭而放棄了學業,她始終追隨著李小龍不離不棄,她并沒有奢求李小龍日后成為一名國際巨星,她只是祝愿李小龍能夠成就自己的理想,李小龍的快樂與成功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幸福,這是一個深深愛著李小龍的女人,她一直承受著很多壓力,但她對李小龍的愛卻從未改變,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愛相伴一生。李小龍死后,琳達有過再婚,后來與丈夫感情失和而離婚。琳達還與李小龍的眾弟子在美國成立了截拳道總會,以此將李小龍的武學發揚傳承。年近七旬的琳達現在居住在美國西雅圖。
他們的子女
1965年,琳達為李小龍誕下一子,李小龍為兒子取名為“李國豪”,從名字上可以看出,李小龍對兒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李國豪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父親的武術訓練,李小龍很明確地想把李國豪培養成自己的武術接班人。李小龍的英年早逝為李國豪留下了彌補不上的成長缺憾。
李小龍去世的時候,李國豪只有8歲。李國豪從小生性頑劣,加上個頭高大身體強壯,一直都是孩子王。中學時的他以“無理、蠻橫、胡鬧”而揚名,先后被三個學校除名。在成長的歲月中,李國豪一直活在“英雄父親”的光環之下,讓他覺得很累。
李國豪9歲時,母親琳達開始讓他上武術課,從此李國豪便走上了習武的道路。年近二十的李國豪憑著完美的身體造型輕而易舉地踏入好萊塢影視圈,甫入影界即以武打精湛而小有名聲。
1969年4月,李小龍的愛女李香凝出生,她比哥哥李國豪小5歲,兩人都是李小龍和琳達的心肝寶貝。3歲的李香凝即失去了父親的疼愛,對于父親的印象都是后來從照片和電影以及媽媽、哥哥李國豪的回憶中得到的。她的身份使她有一定的壓力,所以在美國上大學時選讀了演藝專業,并在父親生前好友的幫助下苦練武功。在洛杉磯電視臺做過短期節目主持之后,便飛回香港參加由嘉禾公司投資的《渾身是膽》的拍攝工作,這也是她第一部動作片。許多國際片商看了《渾身是膽》的首映后,都贊嘆她有李小龍的凌厲眼神,她在凝視對手的那一剎那,仿佛李小龍再現。
1、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為武術最高境界!
2、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
3、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加以運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
4、總是有人跑來問我:“李振藩——你真的有那么厲害嗎?”,我說:“噢,如果我告訴你我很厲害,也許你會說我在吹牛。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我并不厲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謊。”
5、隨著時間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樣會死去,會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而我們還活著。我們不得不去領悟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
6、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7、修練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擊破石塊或木板,我們更關心的是用它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
8、一個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確地去“指導”自己向正確的道路邁進。所以,人應該不斷地維持自己的尊嚴,尊嚴可以發掘自己的潛能,和促進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這樣,我們每天要重復估計自己的潛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9、有時,尊嚴是不容易得到的,為了某些利益,可能會拋棄一切尊嚴;或為了虛名,尊嚴也不顧了。總括地說,世人一般所熱心的是沽名釣譽。
10、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滿,一味以為自己了不起,于是便缺乏上進心了。另一種人則太不知足,貪得無厭,毫無自律可言,更談不上自我警惕。貪婪的人無法掩蓋他自己丑惡的面目,他的身體是透光的,他生活在戲劇化的人生里,結果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的深淵。
11、我們為什么會害怕?這是由于我們做事不能當機立斷,一旦猶豫不決的時候,我們便會畏縮。但如果能夠對某件事作明確的判斷時,不論有無價值,我們都不會畏縮。
12、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嚴,只要多作實際行動,實際行動可以表現自己的才干,同時你會懂得和洽地與人相處。
13、讓你的思維如水一般沒有束縛,招式變幻的偉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啟迪。
14、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于水,然而它卻能夠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可以存在于任何空間,沒有什么能夠超越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15、我首先是一個武術家,然后才是演員
16、僅學習某門派某人之機巧,即使發揮至極限,也非真正的搏擊。所謂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覺悟,而非以做觀念上的俘虜。
[編輯本段]李小龍與海明威
李小龍在作業中寫道:"海明威才算得上一位真正的作家,他把自己的經歷和靈魂寫進自己的作品里……"海明威寫道:“一個在岑寂中獨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確實不同凡響,就必須天天面對永恒的東西……”“然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所有物質的東西,包括人在內,都是注定要毀滅的,只有人的行動,和對行動的記憶才是永存的。這正是我們永遠無法抹去對李小龍的記憶及懷念的原因。
[編輯本段]世界名人對李小龍截拳道的評述
◆ 美國空手道冠軍得主劉易斯·迪爾對美國《黑帶》雜志說:“我無法再遇到一個像李小龍那般對武術狂熱的人了,他能夠成功,除了一半是天賦外,其余都是他肯努力的結果。他實在非常努力。發拳快、準、勁,足以令他雄視武壇。此外,他對各種武術器械的認識及純熟,可以稱得上是專家,就是這些沒有人及得上他。”
◆ 帕特·約翰遜說:“李小龍具有功力很強的技術,他的側踢就是最強大的武器。他消耗的體力小,卻能發揮出很大的功力,這點我都感到驚訝!他的功力是瞬間的、快速的,動作不笨重,時間不冗長。”
截拳道透過鍛煉人類天生的身體武器,達到兩個目的:
1、摧毀面對于你的敵人--消除自由、正義與人性的障礙;
2、摧毀任何紛擾你心靈之物,無須傷害人,但能克服自己的貪婪、憤怒與愚昧。
李小龍在美國的生活經歷
1959年5月17,時年18歲的李小龍離開香港,只身前往美國求學。對于這次離港去美,也曾有過許多猜測,其中之一便是說李小龍接到江湖追殺令,是為了避禍而逃離香港。這個傳聞,后來被李小龍的堂姐李秋勤證實。
初到美國的李小龍面臨著生活來源的問題,他和其他華人子弟一樣,開始了在美國的半工半讀生涯。最開始,李小龍憑借自己香港恰恰舞冠軍的本領,在舊金山開班教授跳舞。隨后,他就讀西雅圖的愛迪生技術學校,開始在一些餐廳做侍應生。
在西雅圖的日子過得比香港艱苦,但讀書之后,李小龍學習刻苦,每日的時間精力都放在讀書與研習武藝之中。他甚至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在校園進行武術表演和訓練。
李小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其實美國人對他的這身“功夫”更感興趣,于是萌生了開館授武的念頭。1962年4月“振藩國術館”在西雅圖唐人街的一座舊樓地下室正式成立。
他的武館開得很成功,“振藩國術館”不僅吸引了華裔子弟前來學習,還有許多西方人也拜在他的門下,李小龍的生活隨之改觀。不久之后,他開辦了第二家武館。李小龍對于自己的武館很有信心,在他與香港著名導演李鐵的通信中,他說:“現在教拳術很好,我已成為有史以來全美(可能是全世界)最高價的教師。”
李小龍在美國最大的夢想就是進入好萊塢,成為最有價值的東方影星。在與李鐵的通信中透露,他已經和好萊塢有過接觸,并且已經在醞釀劇本。如愿以償,李小龍在1966年參加了好萊塢的電視劇《青峰俠》的拍攝,電視劇于同年9月在全美廣播頻道(ABC——TV)黃金時間播出,李小龍的風頭完全蓋過了主角,片中他的身手自然是人們最感興趣的地方。
1970年,李小龍在一次訓練中不慎弄傷了脊骨神經,臥床有數月時間。事業的前景一片迷茫,而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家庭經濟的壓力也驟然增加,這是李小龍最為彷徨、黯淡的日子。幸運的是,他的身體神奇地復原了,充滿信心的李小龍,仿佛已經看到了好萊塢在向他招手微笑,他的電影之夢正在心中激蕩。
李小龍所有影視作品目錄
香港前期:
1940年《金門女》
1948年《寶貴浮云》
1949年《夢里西施》,《樊梨花》
1950年《細路祥》,《花開蝶滿枝》,《凌霄孤雁》
1951年《人之初》
1953年《苦海明燈》,《慈母淚》,《父之過》,《千萬人家》,《危樓春曉》
1955年《愛(上、下)》,《孤星血淚》,《守得云開見月明》,《孤兒行》,《兒女債》,《詐癲納福》
1956年《早知當初我唔嫁》
1957年《雷雨》,《甜姐兒》
1959年《人海孤鴻》
美國時期:
1966年《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電視片集)
1967年《蝙蝠俠Batman》(電視片集)——客串
1967年《無敵鐵探長Ironside》(電視片集)——客串
1968年《破壞部隊The wrecking crew》——武術指導
1968年《丑聞喋血Marlowe》
1968年《可愛的女人Blondie》(電視片集)——客串
1968年《新娘駕到Here come the brides》(電視片集)——客串
1969年《春雨中的漫步A walk in the spring rain》——武術指導
1971年《盲人追兇Longstreet》(電視片集)
香港后期:
1971年《唐山大兄》
1972年《精武門》,《猛龍過江》
1972年《麒麟掌》——武術指導
1973年《龍爭虎斗》
1978年《死亡游戲》
1981年《死亡塔》
一、李海泉——太極拳
通常,人們都認為李小龍宗師的第一位武學老師是葉問宗師,但實際上他的啟蒙老師卻是他的父親李海泉(LEE-HOI-CHUEN),因為李海泉作為粵藝明人,已修習太極拳幾十年,有很深的造詣。李小龍自小好動,認為只要是拳便都能打斗,因此從幾歲時便開始跟父親學習太極拳,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練就是二十幾年。從李小龍的武學筆記可以看出,太極在截拳道中占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的一些有關“太極”、“無極”、“陰陽”的理論更逐漸發展成為截拳道的核心理論,而太極圖也成了截拳道的標志圖。
所以說,盡管李小龍早年所學的太極拳未能為當年的“街頭實踐”帶來什么直接的效果,但卻為他在武學上的輝煌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武術中有句諺語叫“十年太極不傷身,一年形意打死人”,太極拳的實戰效果雖不像其它拳術那么明顯,但它對人體的內在功力的鍛煉卻是不容忽視的,是一個習武者通往武學頂峰的重要一環。
二、梁子鵬——內家拳
由于李小龍當時在街頭打斗的需要,曾想放棄對太極拳的修煉,因為太極是一門慢功夫。但遭到了李海泉的反對,因為李海泉知道李小龍的性子太烈,而通過練習太極拳,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克制,但在李小龍逐漸放棄對太極拳的修煉,他只得想辦法另辟途徑來彌補。
李海泉此時想到了另一位武林前輩梁子鵬(LIANG-ZI-PENG),梁子鵬是專業武師,于武學有相當高深的造詣,尤精于內家拳法。他不僅精通太極拳與形意拳,還跟隨另一位宗師陳子正學過鷹爪拳,并研習過六合八法拳。他曾經指導過李海泉練習太極拳,故而李海泉認為以梁先生的博學多才與高超拳藝必能懾服李小龍。但事情并沒有李海泉想象的那么順利,因為梁先生對李小龍在街頭上的打斗劣跡早有耳聞,在當時保守的國術界,他還不想讓這個不良少年毀壞自己的名聲,但李海泉又是香港藝壇名人,故在不好推脫下,只好答應僅讓李小龍來聽他的理論課,事實上也僅是收他做一個掛名弟子。但梁先生深厚的武學修煉基礎與拳理深深打動了李小龍,并由此明了太極拳等內家功夫的真正技擊涵義,而這一切有都是李海泉未曾講到的,而事實上李海泉教李小龍練習太極拳的目的亦并非讓他去打架,而是修身、養性、健身。
這段時間,李小龍從梁師傅處學到了許多有關中國功夫的內家拳法與外家拳法的原理,而且李小龍當時雖未把這些拳理用筆記錄下來,但卻將之深深地印于自己的腦海中,為后來自己在武學上的巨大成功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梁師傅在給李小龍講授拳理與糾正其太極動作的同時,還將李小龍從其它藝壇前輩處學來的那些并不系統、規范的拳術進行了歸納、斧正,使李小龍由此變“廢”為寶。后來,李小龍在美國講授武學時,亦常常提到梁子鵬師傅。
三、葉問——詠春拳
葉問老先生是廣東佛山人,40年代后期因戰爭遷來香港,并開設拳館專門教授詠春拳,是近代香港武壇德藝俱精且令人敬仰的一代武學名師,是香港武術界的領袖人物,更是詠春拳得以走向世界的首位功臣,因他于1949年開班授徒之前,詠春拳基本上是一種家庭式的教學方式,各位詠春高手只是將拳藝傳于自己的子侄甚至族人,像如此大規模授藝,在詠春拳二百多年的歷史上尚屬首次。
李小龍則是在街戰失利及受好友張卓慶(WILLIAM-CHEUNG)的影響而決定投入到詠春門下的。因為李小龍突然間感覺到張卓慶的技擊犀利了許多,原因是他開始學習了詠春拳的緣故,所以在張卓慶的介紹下他亦正式拜入了葉問宗師的門下,而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當然開明的葉問亦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也不反對自己的弟子與別的拳派過招,相反他還特別注重實戰訓練,因為他知道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只有在“講手”或“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自己。這一切,均對李小龍影響至深。
在很多時候雖然是由師兄黃淳梁(WONG-SHUN-LEUNG)代師授藝,但黃淳梁亦為一位詠春闖將,號稱香港“講手王”,他的性格又與小龍投緣,加上葉問十分喜愛聰明的小龍而傳給了他很多詠春訣要,這一切均使小龍迅速成長為一位詠春高手。即使后來李小龍獨創一門拳學而成為一代創派宗師,但他的截拳道仍未脫離詠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術仍與詠春基本類似,只是李小龍在詠春的技術上又進行了升華與改革而已。所以說,李小龍宗師后來功高蓋世,而詠春拳對他的影響亦不可小覷,正所謂:“截拳道源自詠春拳,李小龍得益于黃淳梁”,黃淳梁作為李小龍的授業師兄,李小龍的大多數詠春技術均由他所教。
葉問與黃淳梁對李小龍6年的深刻教詢,使他由一個巷戰者而過渡為真正的武術高手,當然這亦是李小龍后來能成為大家的一個必然的前提。李小龍是世界一流的功夫大師,但他首先是一位名貫香江的詠春闖將。李小龍后來在世界武壇上的輝煌成功,也為詠春拳的世界性傳播作出了雖為間接但卻實際的極大的貢獻。
四、陳師傅——蔡李佛拳
在李小龍的截拳道的26個精華元素中,其中一項就是蔡李佛拳,蔡李佛拳是一種廣東名拳,雖然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在省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的流行卻相當廣泛,而對于想靠武術揚名立萬的李小龍來講,沒有理由不去學習這一大武學名宗,這種與詠春拳有著同樣實戰價值的,在香港算是最大的一個門派的崇尚實戰的拳術。
談起李小龍對蔡李佛拳的學習,還需講到一個故事。一次李小龍正赴一個朋友的約會,但他發現路邊的草坪上有一位老人在教三位年輕人練習拳法,此時小龍不僅手癢,且口也閑不住,便說他們的動作太大、太花俏,在真正的打斗中不一定能用得上,在以往的講手中從未嘗過敗跡的李小龍,當然瞧不起其它習武者。惟令小龍意想不到的是,三位年輕人沒出聲,那位老人倒先讓他過去試試,這正合李小龍的心意,但一交手李小龍便被震驚了,因為李小龍尚未反應過來即被擊中了,但他此時還認為是自己尚未準備好才被突然擊中的。于是雙方約定再戰,結果這一次李小龍輸得更慘,因為他差一點被那位老人擊倒,這下他不得不心服口服了。事實上李小龍的功夫雖勝過三位年輕人,卻遠非老人家的對手,因為他來香港定居之前亦是內地一位久經戰陣的武壇名師,現在是來港安享晚年的,故并不打算開館授徒,但卻經不住小龍的再三懇求,只得答應收他為徒,但首先要李小龍答應他一個條件,即不得對外說出自己的姓名。而老人能答應收自己為徒,小龍已是高興萬分,自然會答應恩師的要求。
五、邵漢生——節拳
邵漢生(SHAO-HAN-SHENG)師傅是李小龍武壇生涯中的第一位正式的北派功夫老師,因為邵師傅亦為一名節拳(JIT-KUNE)名家,對多種北派拳術均有極高的造詣,在來香港之前,便已精通羅漢拳、螳螂拳,后加入精武體育會,又學會了譚腿(TAM-TUEI,又叫精武譚腿,屬于精武體育會中的基礎性拳法)等拳法,并因拳藝超卓而留會任教,后移民至香港九龍城,邊教人打功夫邊從事影藝事業。李小龍是在離港赴美前不久才去跟邵師傅學藝的,因為他感覺到自己到美國后別無所長,而只有武術方面可以勉強說得過去,所以為了進一步強化自己的這一技術特長,他才通過父親的介紹去跟邵師傅學藝的,這時他雖尚未打算到美國后以武謀生,但武術確已成為了他的精神支柱。
李小龍雖然跟邵師傅以“舞”換“武”,但也是在投入邵師傅門下后才開始教邵師傅學習跳舞的,而且邵師傅與李海泉同為香港演藝界名人,同時他們的交情也頗為深厚,所以作為世侄輩,李小龍尊稱他為“四叔”。當然他也學到了一些同門師兄弟所無法學到的節拳之關鍵技術,因為邵師傅對他的教授實際上是屬于“家庭私人式”的教學。而且,邵師傅這時教給他的功夫便是我們在美國長堤空手道大賽上看到他的疾如風、快如電的精彩的表演,尤其是他的連環飛踢的動作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而被譽為“致命的芭蕾”。
邵師傅是少有的幾位一直與小龍保持良好關系的香港藝壇元老之一,所以即使當小龍到美國發展后,仍經常與邵師傅通信,用以交換習武上的心得,并曾打算讓邵師傅到美國武壇發展。每當小龍回港省親時,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葉問的拳館之外,便是邵師傅的家中,去接受邵師傅的單獨指導。由于邵師傅為人和氣而不擺架子,所以在很多餐館都留下了小龍同他一起喝茶與論武的身影,此外,在小龍回港拍片前夕,邵師傅亦曾竭力為他奔走引線,為他爭取上鏡的機會。重要的是,他在武道上對小龍的傳授,打破了小龍原有的功夫框架,使小龍的功夫與技術更趨實用。說到此,人們也就知道為何紅透半邊天的小龍會對過氣藝員邵師傅畢恭畢敬。
六、艾得.帕克——“肯波”流空手道
艾得.帕克(ED-PARKER),在美國武壇被稱為“美國空手道之父”,是空手道運動在美國的奠基人,同時也是“肯波”流空手道(KENPO-KARATE)的創始人。李小龍經朋友介紹與他認識之后,亦迅速與這位著名空手道教育家成為好友,并由此開始互通所學,李小龍向他講解以詠春為主的中國武術,艾得.帕克則將自己的格斗精技介紹給李小龍,使李小龍切切實實地受到了空手道這門格斗藝術的高深內函。尤其是艾得.帕克的功夫是脫胎于傳統空手道的新型格斗技藝,所以它的改革與發展對李小龍的影響相當大,也使李小龍由此認識到一點:“拳術應該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為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
李小龍由艾得.帕克的講解,不僅了解到了空手道的優點,更具體認識到了它的局限性。當然,以艾得.帕克的身份、地位、造詣來講授空手道,堪稱無人可以匹配,李小龍也曾從艾得.帕克大師處間接學習過空手道。
七、嚴鏡海——肌力訓練
嚴鏡海(JAMES-YIMM-LEE,亦即詹姆斯.嚴.李)雖為李小龍的學生,但他對于李小龍在武術上的成功,亦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為嚴鏡海在投入到李小龍門下之前,便已是一位傳統武術方面的高手,并精于多種拳法及擅長“鐵沙掌”功夫,然他對李小龍最大的貢獻乃是把自己的一套肌力訓練方法教給李小龍,因為他本身便曾是一位舉重運動員,于肌肉訓練方面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當然李小龍對嚴鏡海所教的技術亦如獲至寶,而依法苦練不輟,使本身便已強健的肌肉變得更加發達,抗擊力亦更強,爆發力亦更為兇猛。所以說,如果沒有嚴鏡海的幫助,就不可能有李小龍那強勁、威猛的身手及鐵鑄般強硬的身體。李小龍那身結實的肌肉和驚人的爆發力,本身就代表著一種神威和氣勢。對此,李小龍亦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你的身體不夠強壯,你便不能進行劇烈的搏擊。”
嚴鏡海不僅是一個健身方面的專家與傳統武學方面的高手,同時還是一位精巧的機械制造師,因為他曾憑著高超的焊接與機械制造技術為李小龍制造了許多實用的訓練設備,使李小龍訓練起來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同時,他更協助李小龍在奧克蘭建立了新的“振藩國術館(JUN-FAN-GUNG-FU-INSTITUTE),當然,經他的引見,李小龍亦得以認識了艾得.帕克及肯尼.拉貝爾等美國武壇的重量級人物。
八、肯尼.拉貝爾——柔術
肯尼.拉貝爾(GENE-LEBLL)在美國武壇號稱“柔術之父”,作為“黑帶群英殿”中“導師獎”的多次獲得者,李小龍不僅跟他學習過柔術,就連查克.羅禮士(CHUCK-NORRIS)與“噴射機”賓尼(BENNY)也曾跟他學過柔術。
在李小龍剛到美國發展之時,肯尼.拉貝爾便早已名聞全球,他不僅獲得過多次各種柔術與格斗比賽的冠軍,而且還因摩托車特技過人而被譽為“飛車手”,當然李小龍所跟他學習的主要內容為“鎖制技術”。不過,從小就喜歡騎摩托車的李小龍自然免不了向他討教此種可用作電影表演的特技技術。最為重要的是,拉貝爾曾向李小龍傾囊相授了自己的柔術技術,從而進一步完善了李小龍的格斗技系統,因為我們都知道,截拳道是一種踢、打、摔、鎖并用的立體式無限制的拳道,而其中的“摔”與“鎖”技術除了李小龍曾從中國武術中汲取了一些有用的技巧之外,相當一部分的精華動作便直接來自于肯尼.拉貝爾。所以說,早在當今的一些截拳道研修者回過頭來學習格雷西柔術或其它一些綜合性格斗技之時,殊不知早在30多年前,李小龍宗師便已在肯尼.拉貝爾的指導下面掌握了此類武技,只是當今的一些截拳道研究者對正宗的截拳道知之甚少而不了解罷了。
1997年,美國武術界在為肯尼.拉貝爾祝壽時,他突然說了這樣一番具有震撼性的話:“在我的62年武術與柔術生涯中,李小龍是真正的無敵斗士,尤其是他那雙可將人鎖制得無法動彈的雙臂,若以身材比例而言,其力量與威力確為我平生未見。
九、李峻九——跆拳道
李俊九(JHOON-GOO-RHEE),曾兩次入選“黑帶群英殿”,并以曾向美國國會議員傳授過跆拳道及自衛術而聞名,為美國武壇跆拳道界之定級領袖人物,有“美國跆拳道之父”之美稱。
李小龍與李俊九的相識是1964年艾得.帕克舉辦的長堤空手道大賽上,當然他們兩人都是以表演嘉賓的身份去出席的,那一年李俊九32歲,大于李小龍將近10歲。但李小龍的精彩表演卻深深地震撼了李俊九,從那時候他們便成了好朋友,常常互相拜訪、互相交流。李俊九不但學習了李小龍的立體式攻擊打法,且同時將自己修煉了多年的腿法心得教給了李小龍,從而進一步完善與豐富了李小龍當時的武道系統,尤其是在高踢法方面,更使李小龍獲益良多。至于李小龍經常在一些公眾場合所表演的“腳斷木板”之技,便得自于李俊九;還有騰空飛踢技術,更有賴于李俊九的指點。因為作為世界一流的跆拳道大師,由李俊九講述腿法,最具權威性。
作為李小龍最親密的朋友與訓練伙伴,李小龍在生前還給他寫過幾十封信,如今這些信也已被李俊九整理成書,從而成為研究李小龍當時的思想與武道技術的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在李小龍去世后的20多年,李俊九一直都是李家的好朋友。
十、丹.伊諾山度——菲律賓武功
作為李小龍宗師亦師、亦友、亦徒的丹.伊諾山度(DAN-INOSANTO),20多年來他確把自己從宗師那里學到的武道藝術都源源不斷地傳授給了別人,他為實現宗師的未竟事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時,亦曾四度入選“黑帶群英殿”。
他與李小龍的認識也是在1964年的長堤空手道大賽上。那時他還是舉辦者艾得.帕克手下的一名高級助理,他亦是以表演嘉賓的身份去進行表演的。那時他在美國武壇已相當有名,尤精于雙節棍與短棍,不過他亦為李小龍的精湛拳藝及獨到的見解所折服,而甘愿投入到對方門下并以弟子自居,同時他亦把自己多年來的修煉心得與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李小龍,從而更進一步地完善了李小龍的格斗技系統。尤其在武器訓練方面,伊諾山度的棍法技術更一度填補了李小龍的振藩功夫在這方面的空白。后來,李小龍為了提高自己的影片的影響力,便邀請伊諾山度出演了《死亡游戲》這一功夫片巨作,片中的激烈的雙節棍及短棍對打已成為功夫片“經典中的經典”。
當然,在李小龍生前,伊諾山度作為其最高級別的助教,還承擔了李小龍在洛杉磯的拳館中的大多數的教學任務,而使李小龍得以抽出更多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技藝及進一步去改進與提升截拳道。談到截拳道的創立與發展,丹.伊諾山度功不可沒。
[編輯本段]截拳道和鶴拳道與詠春拳的關系
詠春拳源流:
據《詠春白鶴拳譜》記載,白鶴拳是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福建福寧州(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舉師方鐘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
方七娘—日在白練(蓮)寺內織布時,見一只白鶴飛落在梁間,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銜毛,做伸頸覓食之狀,后又纏膀歇息,姿態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避過;又以緯尺擊之,復被白鶴展翼彈出。俄而白鶴展翅凌空,沖人霄漢。于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輟,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
后永春等地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范鬧最廣,影響最大,使白鶴拳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為這些人的籍貫都在永春,故將此拳稱為“永春白鶴拳”。
詠春拳宗于白鶴拳,而方—匕娘的白鶴拳經過三代人才傳到五枚師太,故嚴詠春沒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間,也與古勞詠春派流傳的說法不一致。
據葉問宗師撰寫的《詠春拳源流》所述,五枚師太是福建少林白鶴拳高手。自從火燒少林寺后,南少林派五老亦各奔東西。至善禪帥逃到廣州,遁跡于紅船內為“煲頭”,遂引出一段“以拳換棍”的故事。
截拳道源于詠春拳 (詠春拳來自永春白鶴拳)永春白鶴拳,詠春拳,截拳道是鶴拳道的基礎.
李小龍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訪問地址:http://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16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李小龍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李小龍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