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韓素英。祖籍廣東枚縣,后遷四川,客家人。1916年出生在隴海鐵路上一個新車站里。父親周映彤于1930年去比利時留學,學習鐵路工程和開礦。母親瑪格里特.丹尼斯是比利時人。她外國名字叫羅隆利,1929年春入天津圣瑪麗中學,1931年6月-1933年7月在北京協和醫院審計室打字,1933年9月進入燕京大學醫科予科學習,為期三年,1935-1938年她得到了一筆用庚子賠款提供的獎學金,到比利時外祖父那里,在布魯塞爾大學當學生,1938年9月,出于愛國熱忱,離開比利時回到中國參加抗戰,1938年10月15日與唐保黃在抗戰前線武漢結婚,當時唐保黃是總參謀部少校軍官,這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她與唐保黃隨總參謀部撤到湖南衡山,11月下旬去桂林,1939年1月到達重慶,1942年唐保黃被任命為中國政府駐倫敦大使館的武官,她隨他去英國,不久雙方感情破裂,1944年9月,她考入英國享特街女子醫學院,重新當學生,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唐保黃調回國內,1947年在東北戰死,周月賓繼續留在英國求學,1948年1月在英國取得醫學合格證書,此后,她在英國的醫院當住院醫生,加入了英國籍,1956年,她獲得新中國的簽證,在北京,周總理會見她三個多小時,周總理在談話時啟示她:中國與西方之間,需要一座互相了解的橋梁,而兼通中西文的她,顯然是很合適的一座橋梁。這次談話對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此,她許多次訪華,許多次采訪中國國家領導人,又在世界各國演講,使世界各國更好地了解中國,成了一位國際著名的作家。韓素英是位愛國者,她熱愛她的祖國中國。《韓素英自傳》五卷英文本,書名分別題為《殘樹》、《凡花》、《寂夏》、《吳宅雙門》、《再生鳳凰》,已于上世紀90年代初由中國華僑出版公司譯成中文出版。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周月賓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周月賓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