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軍成,女,漢族,1960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碩士江西中醫學院教授、副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西中醫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1977年考入江西中醫學院中醫系學習,五年學業期滿,以優秀的成績畢業留校;1986年考取江西中醫學院中醫傷寒專業研究生,從師于江西中醫學院名譽院長、全國名老中醫、傷寒專家姚荷生教授。畢業后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92年始任傷寒教研室副主任,繼任傷寒教研室主任,中醫系副主任,中醫系主任?,F任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江西中醫學院主任。主要社會兼職:江西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藥品審評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委員,《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編委。在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中刻苦勤奮,業績明顯,先后被評為“江西中醫學院優秀教師”、“江西中醫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獲“江中優秀教學二等獎”、“江中優秀科研管理工作者”等獎勵,2000年評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形志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謙虛謹慎、以誠相待的為人方式。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內涵極為豐富,以先師在研究生學習入學之初“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教誨,“勤求右訓,博采眾方”,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精神,治中醫之學。辨證論治是中醫學之精華,傷寒論之六經辨證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因而要探求六經辨證的實質內涵,擴大六經辨證和經方的臨床運用,必須從六經的生理病入手,尋求疾病產生的根本,從發病機理上認識病證與六經的對應關系,發揮《傷寒論》作為臨床診斷治療學綱要的作用。確立了六經的生理病理及六經辨證的臨床運用規律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對六經的實質,臟腑、經絡、氣化的界說和有機結合有獨到的認識,總結完成的《傷寒論有關疾病分類學綱目》,作為研究生教材,在全國有良好的影響。注意學以致用,對經方麻杏甘不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葛根芩連湯等臨床運用有所發揮。探討了補腎柔肝在治療婦科病中的意義。在進行傷寒學研究的同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使教學相 。在任傷寒教研室主任期間,組織或主持完成了傷寒論課題庫建設,傷寒論病案分析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傷寒論陽明熱證和熱厥證動物模型觀察,獲江西中醫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貳項。論文《論傷寒論教學的意義和目的》闡述了獨到的見解,在全國首屆傷寒論,金匱要略教學研討會上引起共鳴。為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傷寒論》編委。
在深入進行《傷寒論》學術研究的同時,兼收并蓄,虛心向名老中醫王魚門教授、伍炳彩教授、陳瑞春教授、鄧必隆教授(均為研究生導師組成員)學習,強化中醫經典基礎。除完成傷寒論本科、研究生、留學生教學外,還講授過研究生《經典著作選讀》、《內經選讀》、《方劑學》等課程。參予完成了全國中醫院?!督饏T要略》習題集編著。
目前主要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致力于中醫辨證論治規范化和臨床運用方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中醫基本理論研究,研究課題如:中醫現行主要范疇邏輯發展研究;中醫藏象文獻研究。2、中醫辨證方法研究,研究課題如:傷寒論疾病分類學研究;傷寒論瘀血腹證疾病譜之相關性研究;中醫經典辨證綱要研究。3、中醫辨證論治的應用研究,研究課題如:中醫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研究;抗流感空氣凈化片研制;解酒護肝茶的研究。
完成論著:《胃腸病常用方500首》、《傷寒九十論譯評》、《現代中醫內分泌病學》、《傷寒論有關疾病分類學綱目》、《中醫臟象與臨床》、《現代中成藥》、《果蔬本草》、《養生湯羹大全》、《實用藥酒精選》等十部。
完成論文:《經絡學說在六經辨證中的運用》、《六經辨證臨床運用中的幾個問題》、《傷寒論血分證辨析》、《傷寒論口渴的六氣屬性》、《傷寒論98條的辨證意義》、《飲食癥狀在六經辨證中的意義和方法》、《傷寒論病案分析微機輔助教學實踐與總結》、《解酒護肝飲作用探討》等。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刁軍成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刁軍成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