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紹輝 1906.9.6~1978.4.25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今韶山)瓦子坪。 1926年參加農民協會和農民赤衛 軍。1927年在武漢入國民革命軍第35軍1師當兵。1928年7月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2縱隊2大隊中隊長、教導隊隊長、隨營學校大隊長、第1師1團團長,紅3軍團第4師副官處處長、第1師參謀長、師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1933年在第四次反“圍剿”中,率部參加草臺崗霹靂山戰斗,左臂連中兩彈仍堅持指揮戰斗,后截去左臂。同年獲二等紅星獎章。繼又轉戰于閩贛邊,先后任紅3軍興國模范師、第34師和少共國際師師長。長征中,任紅1軍團司令部教育科科長、紅3軍團教導營營長。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后,調任紅四方面軍第30軍參謀長。同張國燾分裂活動進行了斗爭。1936年8月調任紅二方面軍第6軍團參謀長。1937年任方面軍教導團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八路軍第120師教導團團長、新編第358旅旅長,與政治委員羅貴波率部參加鞏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后任第120師獨立2旅旅長,率部參加夏季反“掃蕩”和百團大戰。1940年11月兼任晉西北軍區(后為晉綏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1942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次年起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抗大第7分校校長。抗日戰爭勝利后,任呂梁軍區副司令員、晉綏野戰軍第2縱隊副司令員、呂梁軍區司令員,曾參與指揮呂梁、汾孝等戰役。1948年7月起任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7軍軍長,指揮所部參加晉中、太原、扶郿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組織籌辦第一高級步兵學校,任校長。1952年起任西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1957年底參與組建軍事科學院,任副院長,曾組織編寫人民解放軍戰斗條令和共同條令。1960年再任副總參謀長。1969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中共第九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至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78年4月25日于北京病逝。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彭紹輝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彭紹輝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