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明 (1913-1937) 彭德明原名彭德芳,雙流東升鄉人,革命烈士。青年時代在成都成屬聯中(今石室中學)讀書時,就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民國18(1929)年考入上海浦東高級中學,目睹國勢不振,民族積弱,經常誦讀諸葛亮《出師表》、岳武穆《滿江紅》、文天祥《正氣歌》激勵自己。民國21(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后,戰事爆發,為慰勞十九路軍開展募捐,他同愛國學生一道,廢寢忘食,四處奔走;十九路軍彈盡糧絕,被迫撤退,他曾痛哭失聲。上海淪陷后,日本侵略軍凌辱我同胞,殘殺無辜的暴行,更堅定彭德明報仇雪恨的決心,毅然投筆從戎。民國23(1934)年離開上海去杭州,考入設在筧橋的中央空軍軍官學校,入第6期甲班,專習轟炸機駕駛。
民國26(1937)年,彭德明學習期滿,被編入空軍2大隊14中隊,任少尉飛行員。不久,上海“八?一三”戰事爆發,第二天即奉命轟炸駐上海的日本侵略軍大本營日商久大紗廠及日本駐上海領事館。以后又在塘沽,淞滬間,炸沉過日本海軍旗艦,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戰果輝煌,為此他曾激動地打電報告訴父母:“敵艦紛紛起火下沉……。回翔至濟南,受到萬人空巷的歡迎,使我感慨萬分,熱淚涕零,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以后彭德明曾負過傷,傷愈后又再次奉命出擊,執行轟炸任務,他幾乎每役必從,海戰必勝。
民國26(1937)年11月11日,再次奉命轟炸停泊在浙江舟山群島以北大戢山洋面上的日本航空母艦“龍驤號”,炸毀棲息于母艦上的飛機13架,母艦起火。當完成任務返航,飛臨東海花鳥山上空,突遭日機截擊,壯烈犧牲,年僅24歲。全國各報紛紛報導,雙流各界也為他舉行隆重追悼會。1985年,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周年,其事跡報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彭德明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彭德明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