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華 1927年初中畢業后回到家鄉,在鄒縣農民協會領導下積極參加打土豪分田地的農民運動。1930年又考入聊城省立第三師范學校。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2年暑假被學校以“激進”的罪名勒令退學。不久,到母校邢村高等小學任教。1932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中共鄒縣縣委建立,被選為縣委委員,分工農村工作。1933年2月中共山東省委被破壞,接著鄒縣縣委也被破壞。他雖失去了黨的領導,卻繼續開展秘密革命活動。1935年春,他把20多名黨員組織起來,成立了鄒縣工委,任工委書記。很快使鄒縣人民的革命斗爭出現了新局面,使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對此既怕又恨,于是派捕共隊秘密竄到鄒縣,于1937年1月27日夜將他逮捕,2月7日秘密押送到濟南國民黨第三路軍軍法處。后經敵高等法院以“危害民國”的罪名將他判處5年徒刑。“七七”事變后,黨中央派張經武來到濟南,與韓復榘反復交涉,迫使韓答應釋放全部政治犯,他乃得以出獄。1937年底,他根據省委指示回到家鄉。這時鄒縣已淪陷。他把鄒縣的黨員重新組織起來,建立了鄒縣縣委,任縣委書記。縣委以1支匣槍和21把大刀為基礎,在南亢阜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他兼任政委。這支抗日隊伍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很快發展到二三百人,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和反動地主勢力的忌恨,千方百計想撲滅這支抗日人民武裝。1938年2月2日夜,數百名頑軍包圍了南亢阜村,彭建華率領游擊隊員奮力抵抗,不幸中彈英勇犧牲。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彭建華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彭建華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