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濟民
四川彭水人。原名彭昭澤。幼時在家鄉私塾讀書,后考入本縣高等小學堂。1918年,考入重慶川東聯立師范學校。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他在川東聯立師范學校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運動。1923年在重慶受蕭楚女等傳播的革命思想影響,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4年春,到涪陵省立第四中學校教書。是年底,受組織派遣回彭水縣開展革命活動。1925年春,受聘在彭水縣立小學校增設的師范校任教,同進步師生一道,在校內進行反帝、反封建、反軍閥、反苛捐雜稅的座談討論。學校放暑假時,他邀約青年40多人到其家鄉開展革命教育,并把《小說月報》、《東方雜志》等進步書刊送給青年們閱讀,引導青年投身到革命事業大潮中去。1926年秋,國民黨(左派)重慶蓮花池省黨部在四川各地發展組織,在彭水縣成立了臨時縣黨部。他為了開展工作,當即加入國民黨組織,并任臨時縣黨部的農民部長,以這一身份公開在彭水縣靛水壩等地從事革命宣傳活動。1927年春,領導和組織了各界進步人士成立“彭水縣抗捐同盟會”,發動民眾6000人在縣城舉行抗捐游行示威,迫使涪陵軍閥收回在彭水增派苛捐20萬塊銀元的命令。1928年夏,中共彭水縣委成立,他任第一任縣委書記。由于蔣介石叛變革命,彭水的地方反動勢力、縣團練局長等密謀破壞共產黨組織。為了打擊敵人的反動氣焰,他親自組織并參加了除掉偽縣團練局長的行動,后在靛水壩一帶從事革命活動。不久,因敵人偷襲靛水場,不幸被捕。1928年9月23日,從容就義。在獄中,他留下了“請轉告我父母雙親,我被殺后不必傷心,殺了我彭濟民一定有人給我報仇的。父母養下我這個兒子,應該高興”的最后遺言。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彭濟民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彭濟民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