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歷代名人

2009-10-13

13945次

1人

1個

0個

0人


吧主: [申請吧主]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 字號: ]

逯氏在歷史上成名甚早,對歷史的進步做出過積極的貢獻,曾涌現出許多杰出的人才。《中國人名大詞典》收錄了歷代逯姓名人6名,占總名人數的0.013%,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471位。

[漢朝]

楚國有隱士逯通。西漢時,逯烈(逯通的5世孫)任吳縣令(今屬江蘇),遷豫章督尉(今江西南昌)。

逯烈12世孫逯閎。東漢出任穎川太子(今河南禹州),尚書令,有5子:印,溫,恒,號穎川枝

逯恒之子逯續,任所州別駕,有3子,大兒逯稠,任荊州刺史(今湖南常德),號荊州枝。逯稠有2子,大兒逯肅任丹徒(今江蘇鎮江),號丹徒枝

逯續的二子逯逢,東漢時任尚書令右仆射,封樂安侯,有5子:涉、表、瓊、昊、招,號樂安枝。逯表之孫逯恢,西晉時任諫儀大夫,其后代號諫儀枝

逯續的小兒逯褒的9世逯元之,西晉時隱居魚折,號魚折枝,其孫逯阮,東晉出任侍中,司空,贈太尉,興平康伯,有6子,號太尉枝

逯賈:(生卒年待考),政論家,辭賦家。楚人,漢高祖宜定天下其言論對政治發生影響。

逯并:(生卒年待考),也叫逯,著名漢朝大臣,新莽時,為大司馬,后封蒙鄉侯。《前漢》:蒙鄉侯逯并。謹按逯并誤作逯普,蒙鄉侯與大司馬是一人不得分以為二。照今漢書翟方進傳逯普改逯并。

資治通鑒卷第三十六載:莽平帝元始四年,逯普,蒙鄉侯;將作大匠蒙鄉侯逯並為橫?將軍,屯武關;〔師古曰:逯,姓也;並,名也。逯,音錄;又音鹿;今東郡有逯姓,二音並得書。本「逯」字,或作「逮」,今河朔有逮姓,自呼音徒戴翻,其義兩通。〕

逯環:(生卒年待考),漢繁陽處士,字德瑋。

[三國]

逯式:(生卒年待考),魏江夏太守。《三國志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5)》:魏國江夏太守逯式掌握兵權,經常為害邊境。但他與魏國老將文聘向來不和。陸遜聽說后,就偽造了一封答復逯式的書信,寫道:“收到你的來信,才知道你與文聘有矛盾,勢不兩立。得知你來歸附吳國,我立刻將你的來信秘密上報主公,并率軍在此相迎。這件事應盡快地悄悄辦好,定下準確的時間。”陸遜讓人把書信放在邊界上,逯式的士兵撿到書信后拿給逯式看。逯式看后惶恐不安,急忙送妻子兒女回洛陽。因為這件事,將士都不再信任親附逯式,不久他就被罷免了。

逯充:(生卒年待考),三國時日長吏。

[晉朝]

逯苞:(生卒年待考),晉朝殿中中郎。

[南北朝]

逯明:(生卒年待考),南北朝時后趙金紫光祿大夫。《后趙錄》:金紫光祿大夫逯明。

逯仁杰:(生卒年待考),南北朝時周河陽人。地官郎中。

《朝野僉載》卷四記載:周有逯仁杰,河陽人。自地官令史出尚書,改天下帳式,頗甚繁細,法令滋章。每村立社官,仍置平直老三員,掌薄案,設鎖鑰。十羊九牧,人皆逃散。而宰相淺識,以為萬代可行,授仁杰地官郎中。數年,百姓苦之,其法遂寢。

逯仁杰實有其人。同書同卷記載,武則天問郎中張元一在外有何可笑事,張回答以“朱前疑著綠,逯仁杰著朱”開始。另外《通志·氏族略》五的入聲部有逯氏,并舉逯仁杰的例子“唐夏官郎中逯仁杰,河陽人,望出廣平及河內。”逯仁杰倡議,宰相推行,一定是經過武則天批準的,而這種官社之制在敦煌文書中確實又有反映。大谷文書2838號就是證明:

1.鄉,耕耘最少,此由社官村

2.正,不存務農。即欲加決,正屬

3.農非,各決貳拾。敦煌、平康、龍勒

4.慈惠四鄉,兼及神沙,營功稍少,符

5.令節級科決,各量決

6.拾下。洪池鄉,州符雖無科責

7.檢料過,非有功,各決五下

8.其前官執祭,咨過長官

9.請量決罰訖,申咨。前示

10.十六日

盧向前先生認為這件文書與上文逯仁杰倡議設立社官之事是互證關系,本文十分同意。這件文書使用了武周新字,那么最晚也是在長安四年(704)以前,說明這種制度在敦煌至少到武則天晚期還是存在著的。這些社官,一方面還保留著祭社的職能,所謂“前官執祭”就是證明,另一方面,他們還負責農業生產。由于當鄉生產沒有達到上級的指標,這些社官和村正一起分別受到二十、十、五杖的決罰。這是一件敦煌縣的符,對于沒有沙州具體指示的洪池鄉的社官和村正,縣上也決定杖罰五下。這些官社與前文所及的官社是有很大區別的。前文的官社只是一個祭祀系統,州縣兩級長官充任社稷的祭官。天寶四載(745)唐朝命令把風伯、雨師從小祀提升為中祀,各郡縣在社壇旁邊設風伯、雨師壇,“其祭官準祭社例取太守以下充”說明州縣社稷的祭官是由州縣長官兼任的。而更基層主持祭社的應該也是由坊正、里正和村正代行。武則天時期的改制,每村設立社官,除了專職祭社之外,還負責其他事務,成了真正的基層行政負責人。這種社官代表的官社才符合寧可先生對社邑作出的判斷,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基層社會組織”。所有居民都被納入官社之中,都是官社的成員,它是官府自上而下設立的,并不征求百姓的同意,與民間結社的自愿加入原則毫無共同之處。

從高宗時對民間結社的禁斷,到武則天推廣官社,在排斥私社這一點上是共同的。但是,武則天的政策可能是在高宗對私社禁斷不力的情況下的新努力,轉而利用社這種形式實行對社會基層的統治。《朝野僉載》說:“數年,百姓苦之,其法遂寢”。但似乎不是正式廢除。景龍元年(707)十月,朝廷還在禁斷私社,“敕,如聞諸州百姓,結構朋黨,作排出社。宜令州縣嚴加禁斷。”這道敕文,是以開元戶部格的方式保留下來的,說明開元時期還在堅持相同的政策。另外,在開元二十年頒行的《大唐開元禮》中關于“諸里祭社稷”主祭是“社官”,應該是武則天時期推行官社的一個佐證。排山社應該屬于民間結社,具體情況不清(注:土肥義先生認為,“排”字作“緋”,并指出是盾牌的意思,說明是帶有武裝性質的結社。見《關于唐北宋“社”的組織形態的考察》,《堀敏一先生古稀紀念·中國古代的國家與民眾》,汲古書院,19953月,691-763頁。但“緋”也有木排的意思,那樣就應該與武裝沒有關系了),但開元時期禁斷是肯定的。但同時,開元時期,唐玄宗的朝廷是鼓勵另一種社的,,這就是“農社”。據《舊唐書·宇文融傳》開元十三年二月玄宗制書:“宜委使司與州縣商量,勸作農社,貧富相恤,耕耘以時”。這個農社是什么性質呢?朝廷鼓勵,應該是有利于穩定社會和促進生產的,而官方關心的可能是私社嗎?但是,從“勸”字來看,是正面鼓勵而不是包辦代替,似乎也不是官社。這或許是一種官督民辦的生產自助性的結社。

應該提及的是,在開元時期,在敦煌文書中發現了馬社的資料。這種馬社不是民間的組織,而是府兵中的組織,他的運作方式與私社相似,是以籌資養馬為目標的。

[唐朝]

逯并:(生卒年待考),唐朝高大將

 [宋朝]

逯昂:(生卒年待考),宋山東大名府河中人。宋景祐登科,中進士。

逯湛:(生卒年待考),宋山東大名府河中人。宋景祐登科,中進士。

逯勉:(生卒年待考),宋山東大名府河中人。天祐登科。

逯端:宋山東大名府河中人。天祐登科。

逯有方:(生卒年待考),陜西志載:逯有方,宋時重鐫旌儒碑。

[元朝]

逯善元:(生卒年待考),元朝淮京元帥。

逯魯曾:(?—1352),元臣。字善止,修武(今屬河南)恩村人。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中進士第,初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歷御史臺掾、太博士、監察御史、樞密院都事、刑部員外郎、宗正府郎中,出任遼陽行省左右司郎中,又任僉山北道肅正廉訪司事,入朝官拜禮部郎中。

逯魯曾任御史臺掾時,有一次監察御史彈劾中丞史顯夫為人傲慢無禮,他作為監察御史的佐吏,竟然當眾打開密封的彈劾奏章,說:史中丞向來為人持重,不會與人周旋結交,而御史以私情彈劾他,不是公論。文武百官對他這種舉動十分驚訝,由此皆知其膽大。

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把持朝政的右丞相伯彥之侄脫脫乘伯彥出獵之機,發動政變,驅逐了自己專政暴橫的叔父。當時逯魯曾官拜監察御史,上書彈劾七名伯彥之黨,為脫脫整肅朝政立下大功。之后,他又任樞密院都事、刑部員外郎,為很多橫遭伯彥誣陷妄殺的大臣平反冤獄,并釋放他們的妻子兒女,歸還被伯彥黨徒霸占的財物。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因元朝政治腐敗,土地高度集中,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徐州、淮東地區爆發了紅巾軍農民起義。至正十二年(1352)丞相脫脫親自率大軍前去鎮壓,逯魯曾隨軍為資善大夫、淮南宣慰使,領征討事。攻打徐州時,因官軍不習水戰,脫脫遂命逯魯曾招募熟通水性的鹽丁5000余人,訓練后隨元兵圍攻徐州,撲滅了徐州紅巾軍芝麻李部,全城百姓也慘遭屠殺。不久,逯魯曾病死軍中。

逯德山:(?—1363),元朝間河南汝陽人。元末從朱元璋征戰,累功升鎮撫。從征陳友良,戰死于鄱陽湖。封汝陽縣子,武略將軍。

[明朝]

逯杲:(?—1461),明臣。安平(今屬河北)人。以錦衣衛校尉為門達及指揮劉敬腹心,奪門帝大治奸黨,杲縛錦衣百戶楊瑛,指為張永親屬,又執千戶劉勤于朝,奏其訕上,兩人并坐誅。用楊善薦,授本衛百戶。以捕妖賊功,進副千戶。又用曹吉祥薦,擢指揮僉事。帝以杲強鷙,委任之,杲乃摭群臣細故以稱帝旨。英國公張懋、太平侯張瑾、外戚會昌侯孫繼宗兄弟并侵官田,杲劾奏,還其田于官。懋等皆服罪,乃已。石亨恃寵不法,帝漸惡之,杲即伺其陰事。亨從子彪有罪下獄,命杲赴大同械其黨都指揮朱諒等七十六人。杲因發彪弟慶他罪,連及者皆坐,杲進指揮同知。明年復奏亨怨望,懷不軌,亨下獄死。有詔盡革奪門功,達、杲言等俱特恩,非以亨故。帝優詔留任,以杲發亨奸,益加倚重。

杲益發舒,勢出達上。白遣校尉偵事四方,文武大吏、富家高門多進伎樂貨賄以祈免,親藩郡王亦然。無賄者輒執送達,鍛煉成獄。天下朝覲官大半被譴,逮一人,數大家立破。四方奸民詐稱校尉,乘傳縱橫,無所忌。鼓城伯張瑾以葬妻稱疾不朝,而與諸公侯飲私第。杲劾奏,幾得重罪。杲所遣校尉誣寧府弋陽王奠壏母子亂,帝遣官往勘,事已白,靖王奠培等亦言無左驗。帝怒責杲,杲執如初,帝竟賜奠壏母子死。方舁尸出,大雷雨,平地水數尺,人咸以為冤。指揮使李斌嘗構殺弘農衛千戶陳安,為安家所訴,下巡按御史邢宥覆讞,石亨囑宥薄斌罪。至是,校尉言:斌素藏妖書,謂其弟健當有大位,欲陰結外番為石亨報仇。杲以聞,下錦衣獄,達坐斌謀反。帝兩命廷臣會訊,畏杲不敢平反。斌兄弟置極刑,坐死者二十八人。

杲本由石亨、曹吉祥進,訐亨致死,復奏吉祥及其從子欽陰事,吉祥、欽大恨。五年七月,欽反,入杲第斬之,取其首以去。事平,贈杲指揮使,給其子指揮僉事俸。

時達已掌衛事,仍兼理刑。杲被殺,達以守衛功,進都指揮僉事。初,杲給事達左右,及得志恣甚。達怒,力逐之。杲旋復官,欲傾達,達惴惴不敢縱。杲死,達勢遂張。欲踵杲所為,益布旗校于四方。告訐者日盛,中外重足立,帝益以為能。

逯宏:(生卒年待考),明浙江錢塘人,字希遠。洪武初,從徐大章學《書經》。年十八,陳時政得失稱旨,授官,以年少令歸卒業。尋以鄉貢分教鬆江,升武進縣學教授。

逯端:(?—1449),宏子,明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進士,官員外郎。從英宗北征,死于土木堡之役。

杭州江干區筧橋鎮東南約一里許有個黎明村。黎明村里,舊時有座紀念女真族人氏逯(lù)西皋、逯宏、逯端祖孫三代的亭子,俗稱“逯家亭”。

黎明村是解放后改名的。原先這里叫“胡人村”。清翟灝《艮山雜志》載:“元末明初,因有胡人(中國歷史上對北方少數民族統稱‘胡人’)居此,故名。”由于胡人這個稱謂在政治上較為敏感,后訛為胡仁村。再后來村里這亭子的名聲蓋過了胡仁村,百姓漸漸又把逯家亭作為地名叫開了。一條機場路,古稱走馬塘,史載:“自艮山門外二里轉塘頭起,東過諸葛廟、石陡門祠、祠堂坂、姚陡門、枸桔弄、齋僧館、逯家亭……。”

逯家亭建在現黎明村938-39號之間,大部分坐落在38號地基上。據稱至少五代住于此的39號戶主,現年82歲的陸宗玉老人介紹,這座亭子有五間門面大,亭上方一塊“善神賜富”匾額,東西南三面是空的,與路相通,朝北一個戲臺,上供五尊菩薩,五神齊聚一堂,也許是出于好記好叫之故,慢慢地也有人叫五圣堂了。老人說這座供路人躲雨、納涼、歇腳的亭子很漂亮,飛檐翹角,色彩艷麗。亭子的左面有一排樹,右面是茂密的竹林,亭子的右下角,一塊塊石板一直鋪到尚家戽這條小河邊的河埠頭。五尊菩薩的前面有一排防小孩子玩蠟燭香火的木柵欄,臺子不大,但上去打幾個虎跳絕對沒問題。臺下面從左到右兩條長長的木凳,為防人拿走便與柱子釘在一起。每年的六月廿六和年腳邊,是祭祀菩薩的日子,此時這里就顯得異常熱鬧,不光亭子邊,連整條路上都是人。

逯家亭供奉的“始祖”叫逯西皋,出身女真族貴族,“元左丞魯曾孫也”。他不僅相貌堂堂,且“工文翰,有雅致”,系元末浙江省都事,結婚后棄官隱居杭州筧橋。元朝時一個住在槎溪,名叫張行中的同僚“常與唱和往還”。

陪逯西皋入桐扣山家分租

元·張輅

桐扣灣頭暫泊船,聞陪杖履過前川。
好山深似愚公谷,古井猶存孝子泉。
半綠半紅霜后葉,輕云輕雨日斜天。
田家苦受官租急,縣吏推門夜不眠。

從他辭官后與友人唱和的詩里可以看出,逯西皋鶴發童顏、憨態可掬,是個與世無爭,親近黃老的人。他駝著背,愛戴黃帽子,穿一件寬大的皂葛袍,鶴氅披肩,手中一根小龍竿拐杖,常常蜷曲著身子坐在椅子上,不是給小孩子寫幾個字,講講故事,就是和山中隱士喝酒下棋,談古論今,活得極為逍遙自在;其兒逯宏自幼師從當時的大學士徐大章。十八歲那年,他的文章就引起皇上朱元璋的注意,一篇當庭立作的《秋柳賦》,曾使得皇上贊賞有加;其孫逯端為明宣德五年(1430)進士,改翰林庶吉士,曾任刑部員外郎,明正統十四年(1449)死于土木堡之難。逯家祖孫有詩文流傳于世。

現在的黎明村里已沒一個姓逯的。據《風俗通》一書記載:“逯,秦邑,其大夫封于逯,因氏焉”。逯西皋是女真族人,他的后裔是否會在改朝換代時或由于其他原因改名易姓不得而知。不過逯和陸恰是同音,村子里就有這陸姓的八戶人家聚居在亭子附近。以前這兒有個陸()家墻門的大院,房子分好幾進,從連關門的門栓也有大腿粗等種種跡象來看,這兒曾住過大戶人家。逯西皋棄官后隱居故里,八十五歲卒。當地鄉民出于敬重,為他和他的子孫建亭,說明逯家后代一直在此繁衍生息。清翟灝《艮山雜志》載:“元末逯西皋居此,至今有后裔存焉。”也許今天的逯家后裔,仍與筧橋當地百姓一起,極為融洽地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逯家亭見證了這段歷史。

逯中立:(生卒年待考),明臣。字與權,聊城(今屬山東)人。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歷官吏科給事中,兵科右給事、陜西按察司知事。遇事敢言,為人正直,敢作敢為,有膽有識。人都稱贊他膽識過人。曾抗疏言趙用賢被罷斥,違帝意。又上言論文選郎顧憲成等被斥事。帝怒,貶官。托病辭官歸,家居二十年卒。熹宗時,贈光祿少卿。

逯讓:(生卒年待考),明武定人。弘治中,任高陽訓導。

逯濬:(生卒年待考),明章丘人。正德中,荊門知州。

逯鼎:(生卒年待考),明章丘人。弘治中,任通州學正。

逯嵐:(生卒年待考),明清豐人。歲貢,任郃陽縣丞,好文藝。長官喜迎悅,崗獨持正不阿,以此銜之,遂解任去。載所植園蔬以行,曰:食吾力也。士民以為美談。

逯朝東:(生卒年待考),明甘肅成縣典史。

逯相:(生卒年待考),廣宗人,諸生,著名明代孝子。嘉靖年間母親去世,相廬墓三年,背土添墳,遇到大洪水,草廬竟未浸濕。

標簽: 歷代名人   現代名人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歷代名人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歷代名人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話題: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