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根溯源 1、出自羋姓,為楚國王族后裔。春秋時期,楚國公子燕受封于項城(今河南周口項城市),建立了項國。后來,項國被齊國所滅,子孫遂以國為氏。 2、周代有項國,其地在今河南項城一帶。項國是周的同姓(姬姓)諸侯國,公元前647年被楚國所滅,項國國君的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項氏。 二、堂號郡望 【堂號】 “師圣堂”:春秋時項槖七歲為孔子之師。 【郡望】 遼西郡:戰國時燕國初設遼西郡。秦漢兩代沿襲,相當于今河北省樂亭以東、遼寧省大凌河以西地區。 三、歷史名人 項 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出身楚囯貴族。羽之祖父項燕為楚國名將。項羽二十四歲隨叔父項梁起事,經三年艱苦征戰,終于推翻暴秦。接著,他大概因痛恨暴秦而不愿效法秦皇稱帝于天下,做一統天下的帝王,就分封滅秦功臣而自稱西楚霸王。后又與劉邦征戰四年,屢戰屢勝,而最終敗于垓下。垓下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絕唱,其詞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公元前202年,霸王項羽不肯過烏江以謀東山再起,謂“何面目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而死。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寫詩贊頌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 槖:春秋時神童。相傳他七歲時與孔子辯難,使孔子窘困,被后世稱為“圣人之師”。項 斯,字子遷,中唐時詩人,浙江省仙居縣城東朝陽山下(今楊府鄉項斯坑村)人,大約生活于唐寶歷至會昌年間。參加科舉考試得中榜眼,仕途不達,退隱山野。詩作風格清麗,為時人所稱頌。詩人楊敬之十分贊賞項斯,贈詩曰:“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從此,漢語中便有了“說項”一詞。項安世(公元?—1208),南宋江陵(今屬湖北)人,字平父,號平庵,淳熙進士,曾知鄂州,除湖廣總領、權京湖宣撫使。著有《周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等。項 炯:元代詩人。端行積學,通群經大義,為當時名儒,晦跡不仕。項 昕:元朝人。為人勤奮好學,喜詞章,工繪畫。因母病為庸醫誤投藥而死,十分悲痛,乃立志學醫,以醫名世。 項普略(公元?—1352),又名項甲、項奴兒,元末天完紅巾軍將領。項元汴,字子京,別號墨林山人,又號香嚴居士,浙江嘉興人,明代著名收藏家,他的書畫收藏極一時之盛,如今我們能看到的名畫名帖上大都有他的姓名章和閑章。他精于鑒賞,工于繪畫,筆致疏秀,神合處輒臻勝境,題句書法并佳。項元汴之孫項圣謨(公元1597—1658),亦工書畫,能詩文,著有《朗云堂集》等。項元淇: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工詩、古文辭。小楷嚴整,尤善草書。 項蘭貞:明代女詩人。黃卯錫之妻。有詩作《栽月》。項忠(公元1421—1502),明朝嘉興人,正統進士,任刑部、兵部尚書,權重一時。項廷紀(公元1798—1835),又名鴻祚,字蓮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詞人,有《憶云詞甲乙丙丁稿》傳世。其詞作幽艷哀斷,令讀者蕩氣回腸。人們將他與納蘭性德相提并論,認為是清詞中的兩座高峰。中國革命史上有項英烈士(公元1898—1941),原名項德龍(《辭海》作“德隆”),湖北黃陂人(《辭海》作“湖北武昌人”),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蘇區軍委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副主席,中共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一九四一年皖南事變中被叛徒暗殺。項松茂(公元1880—1932),浙江寧波鄞縣人,上海抗日愛國商人,遭日軍殺害。新中國高級官員中有:項 南,曾任團中央書記、福建省委書記;項懷成,前任財政部部長。項宗前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項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項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