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公元77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人(今陜西西安)。著名唐朝書法家。
唐憲宗元和初年進士,累拜侍書學書、工部侍郎、太子少師,后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河東郡公,故又稱柳河東。楷書尤知名。書法結體勁媚,結體勁媚,法度謹嚴,自成一家。他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尤擅長楷書,世稱“顏筋柳骨”。
他能很好地總結晉至唐以來楷書書體變化發展的經驗。最初由王羲之書法入手,后專學歐、顏。他的書法既繼承了顏體雄壯的特點,又繼承了初唐的秀媚書風,創造了具有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柳體”。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說“柳公權出,矯肥厚之病,專尚清勁。”他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由于他的書名顯赫,許多人甚至外國使者專門帶著財寶來求購他的字跡。當時大臣家廟的碑志,幾乎都出自柳公權手筆,否則人家就罵他的子孫不孝。
他三朝(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任官侍書禁中,卻性剛直。唐穆宗曾問他用筆之法,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被傳為“筆諫”佳話。
他的書法風格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金剛經刻石》、《馮宿碑》等為代表,結體嚴謹平穩,筆法靈巧勁挺,具有晉唐以來楷書的勁媚意趣;一類以《神策軍碑》、《玄秘塔碑》為代表,一變晉唐楷書姿媚的風格。嚴謹之外又開闊疏朗,體勢勁媚,自成一體。總之,他的書體,下筆斬釘截鐵,干凈利落,剛勁挺拔,結體嚴謹渾厚。他雖學顏,但能自出新意,故與顏并稱“顏筋柳骨”。
他是對書法藝術發展作了重要貢獻的一位著名書家。由于他的書法造詣很深,名望很高,故為后世人們所重。論者說:“書貴瘦硬方通神。”柳公權的書法就是以此取勝,成為后世人們學習的楷模。
其傳世書跡頗多。《舊唐書》、《新唐書》皆有傳。傳世墨跡有《蒙詔帖》、《送梨帖題跋》。碑刻主要有《神策軍碑》、《玄秘塔碑》、《金剛經》等為最著名。《蒙詔帖》又名《翰林帖》,紙本,墨跡,縱26.8厘米,橫57.4厘米,大字行書,七行二十七字,書于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時年四十四歲。此帖書法筆法勁爽,字體意態雄豪,氣勢遒邁,不僅為柳書的杰作,亦是唐代書法之中的典范風格。有人疑是后人偽托。即便如米芾所云是“一種偽好物”,亦彌足珍貴。
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影印本。
唐憲宗元和初年進士,累拜侍書學書、工部侍郎、太子少師,后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河東郡公,故又稱柳河東。楷書尤知名。書法結體勁媚,結體勁媚,法度謹嚴,自成一家。他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尤擅長楷書,世稱“顏筋柳骨”。
他能很好地總結晉至唐以來楷書書體變化發展的經驗。最初由王羲之書法入手,后專學歐、顏。他的書法既繼承了顏體雄壯的特點,又繼承了初唐的秀媚書風,創造了具有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柳體”。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說“柳公權出,矯肥厚之病,專尚清勁。”他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由于他的書名顯赫,許多人甚至外國使者專門帶著財寶來求購他的字跡。當時大臣家廟的碑志,幾乎都出自柳公權手筆,否則人家就罵他的子孫不孝。
他三朝(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任官侍書禁中,卻性剛直。唐穆宗曾問他用筆之法,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被傳為“筆諫”佳話。
他的書法風格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金剛經刻石》、《馮宿碑》等為代表,結體嚴謹平穩,筆法靈巧勁挺,具有晉唐以來楷書的勁媚意趣;一類以《神策軍碑》、《玄秘塔碑》為代表,一變晉唐楷書姿媚的風格。嚴謹之外又開闊疏朗,體勢勁媚,自成一體。總之,他的書體,下筆斬釘截鐵,干凈利落,剛勁挺拔,結體嚴謹渾厚。他雖學顏,但能自出新意,故與顏并稱“顏筋柳骨”。
他是對書法藝術發展作了重要貢獻的一位著名書家。由于他的書法造詣很深,名望很高,故為后世人們所重。論者說:“書貴瘦硬方通神。”柳公權的書法就是以此取勝,成為后世人們學習的楷模。
其傳世書跡頗多。《舊唐書》、《新唐書》皆有傳。傳世墨跡有《蒙詔帖》、《送梨帖題跋》。碑刻主要有《神策軍碑》、《玄秘塔碑》、《金剛經》等為最著名。《蒙詔帖》又名《翰林帖》,紙本,墨跡,縱26.8厘米,橫57.4厘米,大字行書,七行二十七字,書于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時年四十四歲。此帖書法筆法勁爽,字體意態雄豪,氣勢遒邁,不僅為柳書的杰作,亦是唐代書法之中的典范風格。有人疑是后人偽托。即便如米芾所云是“一種偽好物”,亦彌足珍貴。
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影印本。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柳公權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柳公權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