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3556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2010-06-14 08:24 來源:解放日報 主持人:百科小子 提問者:任燁(上海寧波路) 解答者:刁一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博士) 問:近段時間我國多個省市連遭暴雨襲擊。有人說這與“雨島效應”有關。請問,什么是“雨島效應”?該如何應對突發性氣象災害? 答:由于城市快速發展、建筑物增多、空調等超常排放熱量而帶來熱島效應、下墊面阻礙效應及空氣污染的凝結核作用,會使得降水增加。這種現象,被人形象化地描述為城市“雨島效應”。 應該說,城市化對降雨量的影響問題,是城市氣候學中爭議較多的一個課題。有觀點認為,城市化對降水沒有什么顯著的影響;也有人表示,城市化有使降水減少的效應;但更多的專家認同城市化有使城區及其下風方向降水增多的效應。為此,美國曾在中部平原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城及其附近郊區設置稠密的雨量觀測網,運用先進技術進行了持續5年的觀測研究。結果證實,圣路易斯城及其下風方向確有“雨島效應”。 我國各大城市群的核心區近年來呈現“強降水頻次減少―超強降增多”的局面。例如,今年5月份以來,廣州、南昌、海口等多座城市遭到罕見暴雨襲擊。這些災害性天氣現象與“雨島效應”有關,并有擴大之勢,城市突發性氣象災害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系統造成巨大影響,嚴重威脅到城市的公共安全。 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城市氣象災害。首先,做好規避災害風險的政府規劃,建立城市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系統;加強氣象監測、預報和服務,發展人工影響局部天氣技術。其次,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全面提高快速防洪排澇能力;開展防洪標準檢查,科學確定不同城市的洪水設防標準及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最后,加強科普宣傳工作,提高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助能力;經常性地開展社區安全教育,組織氣象防災避險演習。當然,廣大市民也要養成關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良好習慣,有效掌握自救避險的方法。
作者:222.184.28.*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6-14 18:11:0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