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67042次
3人
33個
52個
87人
6部
今天上海的稀見姓氏——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簡化漢字的使用,使有些姓氏相互混淆了,這恐怕是制訂方案時始料不及的。--------------------------------------------------------------------------------一百多年來,上海從一個小縣城發展成大都會,姓氏也急劇增加。上海現有姓氏1723個,除511個常用姓氏外,人數很少的姓氏竟達1200多個。這1200多個姓氏,合占人口總數才0.4%。上海每個時期的姓氏數量是不相同的。40年代未,上海的姓氏只有1300多個;50年代增加到1500多個;隨著最近幾年的經濟文化發展,人口遷移日趨頻繁,姓氏的增加和減少就比較明顯。80年代中,上海姓氏增為1640個,現達1723個,增加相當迅速。郊縣變化更加明顯。如青浦縣,據1987年統計,全縣有384個姓氏,到1991年底就增至444個,4年半時間增加60個姓氏。現知上海稀姓,只圃于單姓。有趣的是,上海相當一部分姓氏僅1個人,該人的遷人或遷出,就使有關姓氏時有時無。如“”姓, 1953年有一姓人從陜西遷人;一年后,該人培訓學習結束,戶口遷回陜西,上海就沒有該姓了。40年后,1993年,有一貴州籍的姓青年考人上海某高校,上海又有了該姓。姓,來自令狐復姓,據說是皇帝讀該姓氏時,只讀了“令”的音,漏讀了“狐”字,“金口”定音,就此這位復姓令狐的只能姓“”了,他的子孫也就姓了。又如“者”姓。1988年,有一個出生湖南的云南籍者姓青年調人上海,上海開始有了者姓。據說,者姓來源于清朝一名叫阿貴的淮軍將領,小時候父母早亡,不知姓氏,成年后,應征當兵,募兵者問其姓名,他無言以對,阿貴不識字,隨便在文稿上指了”者”字,就成了“者”姓。其實者姓本有二個來源:一為堵姓所改,另一為云南苗族有者氏后人。上海者姓青年,究竟是者貴后人,還是堵姓所改,甚至為苗族漢化,那就不清楚了。上海的稀見姓氏,有用金屬為姓,如銀、銅、錫、鉛,其實銀是以職業為姓,銅、錫、鉛是以地名或國名為姓的;有的以紅、黑、紫、赤等顏色為姓,是因為上古時代,人類對顏色迷信和崇拜所致;有的以植物為姓,有菊、荷、藕、竹、桃、杏、松等;有的以動物為姓,例雕、鴉、鶴、虎、糜等;有以日用品為姓,如缸、鍋、碗、秤、鎖、針、鏡等;有的以時辰為姓,除已、亥兩姓未見外,舉凡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都有。這些姓的來源,多以國或以地為姓,亦有以上輩官職、名字為姓的,或為皇帝封贈,真以動植物、日用品為姓的很少。上海的稀見姓氏,有些歷史悠久。如羿姓,系夏代有窮國君王后羿子孫,以先人名字為姓;又如井姓,即神農氏后裔。這些姓氏在古史上出現很早。有些姓氏,因與漢字簡化或寫法有關,兩姓成一姓,或一姓成兩姓。如后姓與後姓,本是不同來源的兩個姓,后姓源于上古時代,共工氏的一個兒子句龍,因任掌管土地事務的后上官,后代以官職第一字為姓;後姓是當時東夷部落首領太吳的孫子後照,其后人以先人之名為姓。現在,因“後”簡化為“后”,成了一個姓。句姓和勾姓,古時為同一姓,后來有人用“句”,有人用“勾”,雖然讀音相同,但卻分成了兩個姓。最后,亦說一說閻姓和閆姓,《新華字典》將“閆”與“閻”混為一個字,解釋為姓,這是不準確的。《姓譜》中收有閻、閆兩個姓,并謂閆姓是閻姓的別支,所以是兩個漢字兩個姓。倒是計算機用的標準漢字字庫中,是分為兩個字的,使運用計算機進行人口信息管理時,不至于把姓搞錯。--------------------------------------------------------------------------------http://www.grassy.org/art_cn/names/name/xjxs.htm
作者:者永欣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6-18 12:33:4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