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3556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國內媒體首度公開報道對“小云南”千古之謎的探源,一年前報道原鞍山市鐵西區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胡忠奎歷經20余年研究所得:“小云南位于今云南、貴州一帶,即明代的烏撒衛”之說后,由此引發全國諸多讀者廣泛關注,經一年來歸納整理浮出水面的“小云南”淵源之說已有七種之多。 昨日,鞍山市鐵西區原史志辦主任,67歲的胡忠奎首度出示:他和國內部分史學家及史學愛好者經近一年來調查取證,繪制出的一幅激動人心、波瀾壯闊的“小云南”先祖跨越元、明、清三代,由全國各地征討云貴,軍屯駐守,遷移山東,輾轉關內的宏大歷史畫卷。他自言“小云南系云貴一帶”之說的眾多觀點中最為翔實、可靠。 另據了解,胡忠奎的考證已引起國家民政部門的關注。 胡忠奎研究“小云南”出處始于1985年。他在修訂當地地方志過程中,鞍山境內的八家子、陶官、永樂等街道的許多老者,“十有八九”稱祖先來自“小云南”,但都說是老輩人世代口傳,“小云南”究竟何處均不明悉。這不禁引起胡忠奎的極大興趣——還在他孩童時期,祖母曾跟他講過:“你的祖先是打‘小云南’過來的”。 在一種探索血脈起點及工作責任感的推動下,胡忠奎先后到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和北京圖書館,請教專家并查閱古籍,都沒有找到有關“小云南”的資料。他又兩下山東蓬萊,但縣志辦工作人員的答復令人失望:過去和現在,山東省都沒有“小云南”這個地名。蓬萊縣志辦也曾對此做過調查,無果。 但許多在蓬萊縣街頭巷尾的老人也都眾口一辭地告訴胡忠奎,他們的祖先來自“小云南”。 1988年8月,胡忠奎再赴山東到煙臺市史志辦,查閱到了1988年版《蓬萊縣志》中記載的珍貴史料:“元末明初,山東為元明爭奪要地,明將常遇春血洗山東,山東半島人口被殺戮殆盡,殘存土著極微。明朝建立后,開始向半島大批移民,當地人口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樂二年(1404年)兩次由小云南的‘烏撒衛’遷入”。此即推動“云貴說”誕生的首例佐證。 胡忠奎又查閱《元史地理志》、《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東北地方史稿》等資料證實,“烏撒衛”為明代地名,在云南、貴州交界一帶,即現在的云南鎮雄及貴州威寧縣境內。胡忠奎認為,正如東北人對“邊外”、“關里”的稱謂以及有的地區自稱“小上海”、“小深圳”一樣,“小云南”是云貴邊界一帶的俚稱。 “云貴說”隨即產生另一個疑團:云南、貴州歷史上是我國少數民族居住地,而自稱祖先是“小云南”的東北人卻又大都是漢人。胡忠奎昨日出示他和吉林譚雨明、山東張方綱等人共同研究得出的最新史學成果:揭示“小云南”先民,跨越元、明、清三個朝代,由國內各地匯聚云貴,再行遷至山東,最終輾轉至東北扎根的“千年萬里移民路線圖”。 “路線圖”的繪制取材《蓬萊王氏家譜系》、《蓬萊王氏家譜》、《烏撒考》等民間資料、《威寧縣志》、《明史》、《清史稿》等官方史料。山東的張老先生等人甚至多次親赴云貴實地考察。 胡忠奎等人認為,“小云南”先祖緣于全國各地軍丁加盟的明朝征元30萬大軍。據考證,明初中原已經統一,云貴高原仍被元朝占據,不但屢招不降,而且屠殺使者,朱元璋決計討伐,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命傅友德為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步兵30萬討伐云南,分遣都督胡海統兵3萬,趨烏撒,自將大軍趨貴州。 十二月二十三日,傅友德自曲靖直搗烏撒,元軍暫時退卻。傅友德下令在烏撒筑城,建筑材料和工具剛一備好,元軍引兵復至,由此展開一場慘烈的“烏撒之戰”。 歷經浴血奮戰的傅友德30萬大軍,進駐云貴高原后在烏撒衛即展開軍屯。據吉林譚雨明考證,從洪武十四年入滇,至永樂初年,來自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東、四川等地的明軍駐守云南長達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長成。 烏撒衛建成后不久,“小云南”先祖即根據明朝戰略轉移源源不斷向山東遷移。明代初年,倭寇不斷侵擾山東沿海地區,為防倭寇侵襲,明洪武中期先后在山東設置衛所,這些衛所需屯兵把守,明朝即從烏撒衛等地調兵。 張方綱在“路線圖”中僅舉烏撒衛調兵至山東鰲山衛一例說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徐輝祖奉命建鰲山衛,率兵調防山東。至此,“小云南”先祖的匆匆步履在山東暫停。他們的再次大規模渡海遷移,還在三百年之后。 清順治年間,清政府采取多種方式,鼓勵漢人到遼東墾荒。此時,在烏撒衛參加過軍屯,而后又調防山東各衛所的部分明軍后裔,不斷隨移民潮涌入東北,投旗者為漢軍,未投旗者為民籍。 胡忠奎表示:“六百年多年過去了,我們一直沒有忘記祖宗,世代口傳,仍稱自己來自‘小云南’。因為很少有文字記載,隨時間久遠,‘小云南’出處就湮滅成了‘千古之謎’”。 目前,除“云貴說”外,“小云南”出處另有山東之說,山西北部“云中之南”之說,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之說,山西運城“小運南”之說,云南省“祥云”之說,安徽“鳳陽”之說共七種。東北各地的眾多家譜編撰者及史學愛好者積極參與了由報道引發的大討論,各抒己見。 綜論各方觀點,“小云南”所在地可能涉及五省七地。其中,“小云南”在山西的呼聲較盛。據史料記載,明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40多年時間,山西向外省進行了多次移民,其中包括向山東移民。而“小云南”在山西的觀點,主要來源于民國《平縣志》記載的“云中、云州之南”之說。 另有“小云南”在云南祥云之說,也被部分史學家視為權威觀點。《徐霞客游記》曾提及“小云南驛”之名,經《中國國家地理》考證,徐霞客筆下的“小云南驛”就是云南省祥云縣南18里的云南驛。 但是,上述多種觀點以及胡忠奎所持“云貴說”在向云南和貴州以及各地史志部門求證時,均未得到相應證據支持,或沒有移民遷出資料,或當地從未有過“小云南”地名之說……不足而論。小云南的最終“確認”還有待進一步探證。(張健 報道)
作者:刁培俊 回復:3 發表時間:2010-06-26 20:56:19
(刁愛民曾在刁氏留言網站上留言) 吉林省遼源市 刁氏字輩:文、同、吉(或繼) 我叫刁愛民45歲我們家姊妹四個倆哥哥、倆妹妹都生長吉林,我的爺爺刁文海十九歲那年根我的太爺爺及老鄉在1921年由山東費縣十里鋪創關東。落腳于吉林松江河鎮東崗村,我的爺爺這代哥四個,大爺爺刁文山留在了十里鋪,二爺刁文彬1963回關里了,有二十年我們沒有聯信了,我的爺爺聽我的太爺爺說他的祖籍是小云南的,家族人左小腳趾甲蓋均是兩半的,我的父親刁同昌,我這輩應是發(ji)音、不知是用記或吉或繼或季等,請大家指教。在留言板,留言。謝謝咱刁氏大家族。電話:13634472778 (供參考) 河北清河的刁姓 河北清河刁樓莊的刁姓是從山西洪洞遷移,在他們的腳趾上的指甲是夾層。據縣志記載遷移始祖是刁玉梅。因各種原因不知道為何在譜中從重使用了“玉”字。 字輩是: 一世是單名、二世是克字、三是興字、四世是建字、五世是單 河北清河(刁樓莊) 刁氏字輩: 遷移始祖刁玉梅。 后來始祖單名成(1世)、 克(2世)、興(3世)、建(4世)、單名(5世), 玉(6世)、英(7世)、延(8世)、茂(9世)。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6-26 21:00:55
河北清河刁樓莊河北清河刁樓莊的刁姓是從山西洪洞遷移,在他們的腳趾上的指甲是夾層,我親自查驗過。據縣志記載遷移始祖是刁玉梅。因各種原因不知道為何在譜中從重使用了“玉”字,無法查證。字輩是:一世是單名、二世是克字、三世是興字、四世是建字、五世是單名、六世是玉字、七世是英字、八世是延字、九世是茂字、十世的就不知道了。請本家朋友們提供線索,謝謝了!聯系QQ997598001,或fenge2008@126.com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6-26 21:32:53
刁秀秀尋山西潼關刁姓 我爺爺一輩從山西潼關遷到江蘇宿遷。輩份知道廣 明 萬 毅 家 我是家子輩,但是下一輩就沒有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續上去。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6-26 21:33:27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