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75145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主樓] 促進河源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和措施研究---刁文輝

日期: 2010-04-29
來源:河源市國家稅務局辦公室 作者:刁文輝

前言:稅收是經濟的杠桿,對經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山區,稅收調控經濟的作用就不是很明顯,如何在山區經濟中充分利用稅收政策促進經濟和GDP 發展就成為我們山區稅務工作者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之一。筆者就河源這幾年來稅收增長和GDP發展的現狀,認真分析河源經濟發展和GDP增長與稅收政策的相互關系,并就促進本地經濟的稅收政策和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GDP 彈性系數 轉移產業園 縣域經濟 優惠政策 稅收服務

河源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毗鄰“珠三角”,現轄1區5縣,面積15,800平方公里,總人口324萬人。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打造“四個河源”和建設“五個城市”的政策指導下,河源整體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同時也直接促進了國稅收入的穩步提升。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河源作為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山區市,由于受到稅源缺乏等因素的影響,國稅收入占當地GDP的總量的比重一直處于一個比較小的狀態,稅收調控和促進經濟的作用也不是很明顯。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稅收政策促進經濟和GDP 發展就成為我們稅務工作者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之一。筆者就河源這幾年來稅收增長和GDP發展的現狀,認真分析河源經濟發展和GDP增長與稅收政策的相互關系,并就促進本地經濟的稅收政策和措施進行探討。
一、河源經濟及GDP發展與稅收收入現狀分析
(一)國稅收入情況分析
一是國稅收入保持連年兩位數增長幅度。從2000年以來,河源國稅收入保持了連年較快地增長幅度,年均增長率34%,遠遠高于全國稅收收入年均增長率17.6%。從2000年突破2億元,達到2.172億元,到2001年突破3億,達到3.295億元,用了一年時間;到2004年突破5億,達到5.848億元,用了3年時間;到2005年,突破8億,達到8.497億元,只用了一年時間。累計完成23.8億元,年均增長34%,為平衡地方財政,促進河源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詳見表一)
二是市縣級收入也呈現高速增長。稅收三級收入對地方財政而言,市縣級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河源市縣級收入從2000年到現在都呈現高速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達33%。從2000年市縣級收入4712萬元,到2005年市縣級收入達到18184萬元,增長了2.86倍,與同期地方經濟發展保持的1.35倍的增速相比,處于較高的增長水平。(詳見表一)
三是國內增值稅占大頭,消費稅比重不大。國稅收入的主要稅種是國內增值稅和國內消費稅,增值稅的增加一定程度代表著經濟的發展,而消費稅的增加又一定程度代表著人均消費能力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增值稅從2000年的1.898億元上升到2006年的6.888億,增長了2.63倍,占同年國稅收入的81%多;國內消費稅占稅收總量的比重較少,增長幅度不穩定,但是總量也有較大的增長,從2000年到2005年增長了2.75倍(見表二)。


(表一)河源市國稅收入及市縣級收入表 單位:萬元

年度
國稅收入
年增長率
市縣級收入
年增長率

2000
21,720
45%
4,712
36%

2001
32,952
52%
7,522
60%

2002
36,718
11%
8,361
11%

2003
45,524
24%
10,380
24%

2004
58,481
27%
13,188
27%

2005
84,970
45%
18,184
38%

平均

34%

33%


















(表二)國稅部分國內增值稅、消費稅情況表 單位:萬元

年度
增值稅
年增長率
消費稅
年增長率

2000
18,984
35%
20
-9%

2001
28,840
52%
20
--

2002
33,122
15%
44
120%

2003
38,986
18%
55
25%

2004
49,245
26%
78
42%

2005
68,880
40%
75
-4%





(二)稅收增長與GDP增長概況分析
一是國稅收入占GDP比重比較穩定,但幅度較小。2000年至2005年期間,國稅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呈一個較為穩定的態勢,一直維持在3%左右,表明了國稅收入對全市GDP的增長的作用比較穩固。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國稅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較小,國稅收入對經濟的影響力有待于進一步挖掘(見表三),因為平均宏觀稅負(即稅收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有助于優化整個經濟運行的環境。
二是稅收彈性系數均值高于1。稅收彈性系數是反映稅收收入變化情況與GDP變化的比例,該系數大于1,說明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快于GDP的增長速度;該系數小于1,說明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慢于GDP的增長速度。2000年至2005年期間,除了2002年彈性系數均大于1。平均值達到2.4(見表三)。

(表三) 河源市GDP與稅收比對表 單位:萬元

年 度
全市GDP

(元)
年增長率(%)
國稅收入(元)
國稅收入年增長率(%)
國稅收入占

GDP比重(%)
彈性

系數

2000
872,194
10.7%
21,720
44.9%
2%
4.2

2001
972,821
11.7%
32,952
51.7%
3%
4.4

2002
1,096,324
14.6%
36,718
11.4%
3%
0.78

2003
1,280,242
16.5%
45,524
24%
3%
1.5

2004
1,603,001
17.5%
58,481
27%
3%
1.5

2005
2,049,360
22.8%
84,970
45%
3%
2.0




二、關于對促進河源經濟及GDP發展的稅收政策和措施探索
(一)扎實做好組織稅收收入工作,為河源經濟提供財力支持。
組織稅收收入是稅務部門的“天職”,如何使經濟發展的成果在稅收上充分體現出來,使稅收收入有質量、有速度、有規模,不僅體現著稅收管理的“基本功”,也是對稅收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河源的經濟和稅收都實現了新的突破,但是,如何建立收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為構建河源和諧社會提供財力保障,筆者認為應主要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科學分類,加強對稅源管理。經濟并不直接決定稅收,經濟決定的是稅源,所以要加強對稅源的管理,只有通過扎實的稅收征管才能把稅源變成有效的稅收收入。要針對不同的納稅人,根據其生產經營狀況納稅信譽好壞程度,進行科學合理分類,實施與之相對應的監控辦法。對重點稅源實行重點監控網絡管理;對市場稅源實行劃片集中征收管理;對零星稅源借助各行業、部門的管理優勢,實行源泉控管綜合治理;對關、停、并、轉企業,失蹤戶、非正常戶等特殊稅源,按地域分戶到人,實行行業監控和戶籍管理,定期開展清理。
二是利用相關信息,實現稅收征管的科學化、精細化。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貫穿于管理活動的全過程,體現著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凝結著管理的質量、效率及效果。只有不斷地關注細節,不斷地捕捉相關的信息,認真細致地加以篩選和處理,才能不斷提升征收管理的水平,提高征收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行業鏈條中的相關信息,逐步建立行業稅收狀況數學模型和指標參數,總結出各稅種稅基和行業納稅能力的規律,把單戶企業放在行業鏈條中進行比對、分析,逐戶分析納稅人申報的真實性。通過建立健全分戶電子稅源檔案、行業電子稅源檔案、稅收預警預測系統等機制,構建起稅源管理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稅收與宏觀經濟相關指標的對比分析,要注意考慮GDP的產業結構對稅收的不同影響;要注意考慮現行價格與可比價格統計方法的不同而產生對稅收的不同影響;要注意考慮稅收收入中的非即期特殊因素對稅收收入的影響。只有這樣,稅收經濟分析才會得出較為科學正確的結論,才能有效地指導稅收征管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目標。
三是加強協調配合。要進一步發揮協稅護稅組織的作用,通過強化與工商、金融、財政、海關等部門的協作,確保納稅申報和稅款入庫環節的真實;強化與公檢法、審計部門的協作,加大對偷稅漏稅行為的監管和處罰力度,維護好稅收秩序,營造良好的稅收執法大范圍。
(二)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
一是要加大政策落實的力度。適當時候要對近年來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特別是個別縣(市)的稅源嚴重不足,會不會出現該落實的優惠政策沒有落實,該減免的稅收而沒有減免的現象,對此,下一步要重點關注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在加快與珠三角地區共建產業園區的步伐,進一步提高特色產業的競爭優勢方面加大國稅部門的扶持力度,落實市委、市政府有關招商引資工作要求,通過加大對來河源企業的優惠政策的宣傳和輔導的力度,強化對工業開發區和產業園區的優惠政策的貫徹落實。
二是要認真研究和充分利用現行稅收政策。在不違背國家稅法的前提下,在政策的執行與運用上,努力給企業的投資、發展以最大的空間,最大限度支持企業發展。最近河源融入珠三角的步伐越來越快,為此,我們要認真研究和充分利用現行稅收政策,為落戶項目提供相關的稅收政策服務,與此同時,應該做好對接后對稅收收入增長的測算。
(三)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原則,大力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河源市是山區市,縣域經濟的發展對全市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促進縣域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國稅部門而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培育新的經濟稅收增長點,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稅收收入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利支持。要把發展縣域經濟與增加稅收收入有機統一起來。一要強化縣級國稅部門稅收征管。要嚴格按稅法程序辦事,不能“闖紅燈”、“鉆空子”。要認真用好預算外資金,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確保資金落到實處,市局要加大對縣級國稅局地支持力度,在政策自主權和經費發放向縣級傾斜。二要積極培植稅源。要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全力抓大項目、產業群的發展;各地國稅部門要結合本縣實際,鼓勵特色農業、專業鄉鎮建設,加大對種植業、加工業、流通業和旅游業的稅收支持;以資本運作為關鍵,扶持縣內企業發展,將一些條件成熟的企業培植上市,籌集資金滾動發展。要鼓勵縣市大力發展創稅型產業,盡快使第二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柱。通過不斷增加經濟總量,為稅收增收創造物資條件。
二是國稅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積極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大環境下,國稅部門要為經濟建設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培植稅收梯級稅源,增強服務意識。一方面,要樹立誠信、高效、辦事形象,抓好國稅隊伍建設。確保執法到位、堅持依法治稅,從嚴治隊,牢固樹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進一步轉變職能,提高辦事效能,積極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要提高稅收執法水平。在健全執法責任制考核和責任追究基礎上,借助稅務信息化建設提高執法效率,著重解決制約執法效率提高的機制。要強化稅收執法監督,從建立健全內外監督機制入手,嚴格檢查考核,確保稅收執法的全過程受到監督。最后,要積極做好各種稅務經濟信息的宣傳和交流,努力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四)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切實增強構建河源和諧社會的親和力
為構建河源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稅收環境,切實增強構建韶關和諧社會的親和力,最核心的就是要培養構建和諧社會的征納關系,營造構建和諧社會的稅收環境。
一是培養構建和諧社會的征納關系。建立公平、公正、秩序、和諧的新型稅收征納關系,要正確處理好四方面的關系:第一是執法與服務的關系。要堅持執法與服務并重,尋求嚴格執法與優質服務的最佳結合點,寓執法于服務之中,在服務中執法,在執法中服務。第二是權力與義務的關系。要依法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形成依法行政、規范執法、優質服務、誠信納稅的和諧征納關系。第三是效益與成本的關系。要進一步增強效益成本意識,既要降低稅收成本,又要降低納稅成本;既要提高征管效率,又要提高辦稅效率。堅持依法治稅,增進征納雙方的理解和溝通,形成和諧融洽的稅收征納關系。
二是營造構建和諧社會的稅收環境。只有建立起一個公平、和諧富有生機的稅收環境,才能更好地發揮稅收職能,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第一是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要認真貫徹《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提高稅務行政執法水平。第二是營造良好的稅收秩序。認真開展日常稅務稽查和稅務專項檢查,加大對重大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偷逃騙稅行為,切實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第三是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方面,要強化基層建設,為國稅干部提供寬松、和諧的工作、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國稅部門要虛心接受人大、政協等部門的監督,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為國稅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作者:114.238.30.*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7-28 09:09:38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