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3556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四川清音演唱川劇中的故事,且有近50余出曲目,為什么四川清音的曲目中,有如此多的曲目是根據川劇劇情、劇詞移植或改寫的呢?這就要從四川清音藝人的“兩份生意”說起。所謂“兩份生意”,專指四川清音藝人唱清音和川劇清唱。早年間,不少四川清音藝人在流動賣藝時,都要做“兩份生意”。因為,有的地方川劇清唱比四川清音還受歡迎,所以,四川清音藝人大多能唱川劇。他們以清唱川劇中的胡琴戲為主,此技又被稱作“唱胡琴”。在清人的野史筆史筆記中還有關于“有唱胡琴者來賣曲”的記敘。不過在二十世紀30年代初,四川清音曾被成都政府當局認為是“淫穢詞調”,而一度被禁止。如民國25年(1936年)3月18日的《花會專刊》就刊登過當時花會管理處的批示:“具呈人,成渝金桂堂周欽云等有志觀光,懇予保障一案:據稱該民以親生幼女學習渝中川戲、大調以發揮古典,擬在(花)會場茶社試唱,懇予保護等情,自與漫詞小曲有別,姑準試唱……此批。”該刊同年4月5日又刊有:“牌告·案,查商民刁坤山前以雅唱川戲、大調報請開幕……擬在(花)會場賣唱,為全家生計等情……”文中刁坤山,系原西城區曲藝團(于1984年撤銷)已故清音老藝人刁吉安之父。四川清音著名“刁家班”創始人。刁坤山本人原是川劇藝人,早年在川戲班做鼓師,后來戲班垮了,才下海從事“清音業”。因此,清唱川劇是四川清音藝人的又一謀生手段。再者,四川清音所唱川劇故事,大都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川劇劇目。試想一個四川清音藝人過府穿州,“跑灘”掙口飯吃,往來于茶館酒肆之中,不唱人們都熟悉的《斬黃袍》《殺奢》《描容起程》《梅龍鎮》《白蛇傳》等曲目,能行嗎?這樣,川劇與四川清音就在藝人們所做的“兩份生意”中,互相貫通融匯。也只有這樣,藝人掙口飯吃才容易一些……
作者:121.234.212.*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8-14 08:16:3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