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78379次
1人
1個
14個
258人
49部
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后,分兩路向北京進犯,即將兵臨北京城下,此時清軍進逼,大明朝危若懸卵,大勢已去。這一天,明思宗傳來貼身太監王承恩商議道:現有太祖傳下美玉該如何處置?原來這是太祖朱元璋的家傳美玉,寓意著國泰民安,國運昌盛。王承恩道:此人必是對大明朝絕對忠誠,充滿智慧并生活嚴謹,不事張揚的人,思宗乃問:何人能擔此大任?王承恩道:朝中有一人,此人為人低調,甚為聰明賢達,為官十分清廉,人送雅號雍清廉,可有此人擔此大任、恩宗道:明日召見雍清廉,并傳西山碧云寺圓明法師一同來見。第二天,思宗召見雍清廉和圓明法師。思宗道:太祖打下江山以后得此美玉,意在國泰民安,國運昌盛,以此勵志,代代相傳,至我輩手上,國之將破,卻使美玉無處安身。清廉啊,朕將美玉托付與你,此后若我大明有光復的一天,你將此美玉交還朝廷,讓他們勵精圖治,若我大明江山一去不復返了,請將此美玉埋入地下,不使任何人知,使其永遠保佑我大明子民豐衣足食。從此你的名字不能再用,但你還可以繼續姓雍。說完,思宗不覺黯然淚下。雍清廉問:我帶著美玉向什么地方去?思宗看著圓明法師,圓明法師心領神會,對雍清廉說:向著我中華大地的中心前進,逢金則藏,遇衛而止。從此雍清廉帶著老婆和孩子輕車簡從,按照圓明法師指出的方向,離開北京,向著西北前進,雍清廉,開始了漫長的定向漂流生活,經歷了無數辛苦,于1646年年末到達蘭州市,雍清廉一打聽,方知蘭州在歷史上被稱作“金城”,也是中華大地的地理中心,他想起了圓明法師“逢金則藏”的囑咐,在蘭州以商業生存方式安居了下來。到1665年年初,雍清廉的生意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卻不幸得罪了鄉里地痞流氓,他想到自己身上擔負的歷史重任,不得不遷移,便沿著黃河而下,于1674年,到達中衛。雍清廉想起了圓明法師的“遇衛而止”的囑咐,知道此處乃安身之所,遂在中衛定居了下來。到了1674年,康熙帝已經即位12年了,眼看著光復大明的希望已經不復存在,雍清廉在他六十大壽之當晚,獨自來到“大漠弧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黃河岸邊,遙向思宗殉國的方向長叩三個頭,按照思宗囑托,將思宗托付他的美玉深深地埋入地下,祈禱美玉保佑我華夏大地國泰民安,國運昌盛。雍清廉同時起誓“要世世代代定居中衛,直到國運昌盛,國泰民安。此后雍清廉制訂了“耕讀傳家”的家族經營理念,“耕”是指執行力,要求子孫要把先進的思想落實在行動之中;讀是指思想力,通過研讀思維途徑使自己的思想,始終保持著時代的先進性。當然也包含者勤勞農耕,并且不忘學習圣賢教誨的意思。雍清廉同時制定了由自己開始的這一支雍氏子孫的堂號為“居敬堂”,表示雍氏家族居國之泰,居民之安,通過勞動,在社會上居于受人尊敬的地位;表示雍氏家族成員中的每一代人,通過自身的修養和勞動,取得家族成員的尊敬,尤其為后代作出受人尊敬的榜樣,而受到后人的尊敬。從此以后《雍氏.居敬堂》家族成員,遵照祖宗的教誨,代代相傳,綿綿永續。在我的記憶里,小時候,我家的門廳一進門的過廳里,寫者“耕讀傳家”的大字,堂屋前沿掛著《居敬堂》的匾額,這些和此傳說是一致的,我想此傳說絕不是空穴來風。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實現了國泰民安,國運昌盛的新時代,愿祖國更加興旺發達,愿《雍氏.居敬堂》家族,像老祖宗雍清廉一樣,把勤勞,善良,禮貌,豁達的家風世世代代傳下去!
作者:雍海峰 回復:2 發表時間:2010-10-20 13:39:17
想聯系作者我的QQ732874577
作者:雍積平 發表時間:2013-01-13 19:26:38
我祖輩就是中衛的,想了解族譜的情況
作者:雍積平 發表時間:2013-01-13 19:28:58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