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55881次
1人
1個
6個
101人
19部
.青州府郄(郗)姓族人始祖原籍考辯生活舞臺 2011-01-17 20:41:10 閱讀1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訂閱 . 在古青州府這塊美麗的土地上,許多人的祖先是移民,郄(郗)姓人也在其中。這一點在郄(郗)姓族人中沒有異議。問題在于,其先祖究竟從哪里來?現存的說法有兩個:即“薊州說”和“棗強說”。經考證,我主“薊州說”。 薊州、棗強分屬二省(市),相距約340公里。薊州在歷史上屬于河北省,新中國成立后劃歸天律市,稱薊縣。就象古青州府與現在的青州市一樣,既“縮身”又“矮化”了。古薊州范圍比現在薊縣大的多。而棗強一直屬于河北,歷屬冀州府,現歸衡水市管轄。我主“薊州說”的依據有四:——敘述過程較詳。“棗強說”只稱來自棗強,具體情況均交待不詳。但“薊州說”則相對詳細,稱“郄氏原籍薊州,自洪武初年始祖讓甫與弟讓布避亂武定州桑落樹,間厥后兄弟遠遷,布來至益都城西卜宅而居,甫來營陵城北卜宅而居”(見管莊康熙五十八年譜序)。這里出現了一個叫桑落樹的地方。據查,武定州府所在地即現在的山東惠民縣,而惠民恰有桑落墅鎮,住地有桑南、桑中等帶“桑”字頭的6個行政村。“樹”與“墅”同音,可能是祖先文化局限或口傳生誤所至。如此敘述無疑增加了可信度,誤傳、杜撰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地名記錄無誤。“薊州說”沒有說明薊州的所在省,但“薊”作為專用地名用字已明白無誤表明是原屬河北的薊州。而“棗強說”,則稱“山西冀州棗強縣(見郄圈老譜及碑記)。冀是河北省的簡稱,可見冀州屬河北的歷史之長,也從來就沒有屬于山西過。明顯的誤說,又自然反證了“薊州說”的可信性。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大的錯誤呢?估計有二個原因:一是人云亦云。古青州的移民主要來自山西的洪同縣和河北的棗強縣,人家這么說,咱也跟著說,說著說著就混說了。二是誤傳。“冀”和“薊”同音不同字,過去的人文化程度低甚至沒文化,“薊”誤當了“冀”并不奇怪。——史實出處原始。1962年族譜轉錄以往青州《重修族譜序》中稱:“管莊譜牒相傳未失,郄家圈明季兵變累譜毀失,墓亦無碑,故難考。”這說明后來的郄家圈譜參照了管莊譜。而咸豐七年管莊《郄氏續修族譜記》中又說:“十一世祖盡臣公據祖瑩碑記,按世排序,手編家乘一冊,以示后人。”碑既然是最早的記述載體,是管莊譜的源頭,那么管莊譜一直延續的“薊州說”,應更具可信性。——與歷史背景吻合。“薊州說”稱先祖“自洪武初年”“避亂”。洪武乃朱元璋,朱元璋初期的明朝板圖主要在南方,并以戰爭的形式向北推進。薊州在北京東北方,當時當然處于戰爭狀態。族譜這樣的記載與歷史背景是相符的。而據考證明朝政府組織遷民,薊州是遷入地,不是遷出地。順便強調一點:我們祖先是避戰亂而來,而非聽從政府遷民而來。至于先祖兄弟二人何故一個居益都、一個居昌樂,沒有記載,沒有傳說,就不得而知了,尚待族人分析與繼續考證。至于青州府郄(郗)姓族人同根同宗同譜,但姓字不同之有關問題,筆者將另文探析。以上觀點對否,還請郄(郗)姓族人和有識之士評述。
作者:119.177.44.* 回復:1 發表時間:2011-01-28 22:52:09
青州府郗(郄)姓朋友,請問你們的姓用的是哪一個字?怎么讀?
作者:郗奉喜 發表時間:2013-06-19 16:25:3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