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73581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主樓] 運河底蘊釀瑰寶歲月滄桑礪真金——運河文化之臨清時調


聊城宣傳網 2010-9-25 10:48:46
呂云路 刁春元

  臨清位于冀魯交界,衛運河畔,地處黃河沖積平原。西隔運河與河北省臨西縣相望,東與高唐、茌平縣毗鄰,南與東昌府區、冠縣接壤,北與德州市的夏津縣相連。西漢時置縣,因傍臨清河而得名,其歷史悠久,文化昌明,經濟繁榮,是鑲嵌在京杭運河上的一顆瑯瑯明珠。臨清是因運河而逐漸興起的城市,在運河暢通的明清兩代,一直是運河碼頭重鎮之一。尤在清初、中期,漕運興盛之時,糧船、官船、商船、客船楫帆林立,市井熙攘。水路的便利,使臨清與各地交往密切。經濟的繁榮對文化的傳播產生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大量的戲曲、民歌等民間藝術都曾駐足于此,使臨清成為明清兩代民間音樂藝術的主要流傳地區之一。臨清時調目前已被收錄到第二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 臨清時調發展的歷史淵源

  時調,也叫時曲,即時新的曲調。早年間燒磚瓦的窯工所唱的時調,俗稱“窯調”,后來妓院妓女所唱的時調也稱“窯調”,女人縫衣做鞋時靠在山墻頭所唱的時調,俗稱“靠山調”,又因伴奏樂器多為絲弦,所以也稱“絲調”。
  臨清時調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發展歷史,明代《萬花小曲》中就有“京津流行之小曲,來源山東之臨清”的記載。清光緒四年(1824),臨清小曲《下河曲》就被華廣生先生搜集入北方小調刻本《白雪遺音》一書。臨清時調是北方曲種天津時調的姊妹篇,由明清俗曲時調、歌謠等民間腔調、曲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曲種,舊時時調流入青樓、書院,主要內容描寫那些青樓女色、艷姿服飾的靡靡之音,因其本色是民間音樂,所以深受廣大群眾喜歡,隨著華北農村經濟的衰弱,運河兩岸藝人逐漸流入民間,最后脫離青樓回到社會中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曲種。當時民間藝人靠賣藝為生,苦走江湖,小商販也使用曲藝形式招引顧客,1930年后臨清當時較出名藝人陳玉山、李函林、徐寶富、鞏鳳香等人組成說唱班,在臨清大明寺附近開辦落子館,開始登臺演出,同時他們還聯合運河兩岸出名藝人同臺演出,形成臨清時調的黃金時段。此時臨清時調又吸收了其他曲種的曲牌和民間俗曲形成了魯西北獨特的風格。

  隨著舊中國時局的動亂、老藝人的衰老以及從事曲藝生涯的藝人對時調藝術價值產生了鄙視,故而藝人再也不傳自己的子弟了,所以臨清時調逐漸沒落下來。由于臨清時調已很久無職業演出,曲牌、曲詞也大都遺失。只有業余愛好者出自興趣,自我欣賞而已,但是業余演唱者往往只會某些片段,曲調僅存〔四平調〕、〔雁鵝調〕、〔靠山調〕、〔鴛鴦調〕、〔英雄調〕(亦為〔秧歌調〕)等所謂五大調,以及〔山西五更〕、〔傷心調〕等幾支小曲。曲目據藝人講有170余種,而今存者只有《七月七》、《撒大潑》、《賣油郎獨占花魁》等十余種。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發掘繼承民間說唱藝術,文藝工作者進行挖掘、整理民間藝術。山東省音樂工作者編排了像《撒大潑》、《光棍夫妻》、《尼姑思凡》等優秀曲目,臨清時調重新被發掘。臨清時調又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影響,并3次進京演出。受到觀眾的好評。

  “文化大革命”期間,曲藝被視為“封、資、修”而取消,曲藝演員也被迫棄藝改行。1977年臨清曲藝隊再度成立,每年定期召開例會兩次,討論創作,研究發展新隊員等,之后演員隊伍發展到40多人,他們常年深入群眾中演唱,深受歡迎。1979年由許風霞整編的《臨清時調音樂》論文和時調樂曲九首,其中《百子壽圖》、《山西五更》、《清水時調》、《太平年》、《慢四平調》等被收錄在1987年出版的《山東地方曲藝音樂》一書中。2006年臨清時調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臨清時調的藝術特征

  臨清時調是臨清民間流行的一種說唱音樂曲種,是文學、音樂、表演三者結合的音樂藝術。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刻畫等首先是通過文詞描述出來,其次是通過音樂,以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及伴奏,將文詞內蘊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予以深刻的揭示,最后通過演員生動的表演,將臨清時調呈現在觀眾面前。

  1.質樸易懂的文詞。臨清時調與天津時調、濟寧平調同源,因其在魯北流行,形成了樸實、明快的藝術風格,突出了質樸鮮明音樂形象。臨清時調的文詞是以敘事為主體,結合代言體,文詞質樸易懂。臨清時調的內容主要包括:時事新聞、愛情故事、婦女的悲慘遭遇和痛苦命運。因為曲目不同,有時以第一人稱為故事中的人物代言;有時也以第三人稱敘事、褒貶、評論。臨清時調中的《撒大潑》以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來敘述舊時女兒跟她母親要婆家的故事,兩人對話生動,既能表現出女兒出嫁的迫切愿望,又能體現作為父母的不易和嫁女的難處?!镀咴缕摺芬彩且缘谝蝗朔Q敘述,是對自己年輕守寡悲慘的心理描寫。《百子壽圖》是以第三人稱敘事,敘述了一位高官過大壽時氣派的場面。《尼姑思凡》是另一首以第三人稱敘事的曲目,講述了一尼姑對出家的抱怨,以及出家的原因是因為爹娘信了算命瞎子的話。

  2.多種多樣的曲牌形態。臨清時調以民歌為主體,吸收了京韻大鼓、河南墜子、山東琴書等,集幾種音樂于一身,它的藝術特點:即似曲藝又似民歌。臨清時調的曲牌形態多種多樣,在風格上也是豐富多彩的。臨清時調重視不同宮調曲牌的聯綴,以達到“異彩爭輝,別有洞天”之境。實際上是不同宮調聯綴產生的調式、色彩對比。常用曲牌很多,有慢板、四平調、靠山調、雁鵝調、鴛鴦調、英雄調、平調、鳳陽歌、拉哈調、樓上樓、清水河、垛子板、傷心調、反對花、太平年、太平歌詞等三十多種曲牌。

  3.單一的音樂結構。臨清時調的音樂結構比較單一,大都為單曲反復體,即使多次重復也不聯綴其他曲牌,基本曲調不變多次反復或稍加變化的特點。即使演唱《尼姑思凡》、《七月七》這樣凄婉內容的段子,也少有變化。例如《撒大潑》,該曲子為雁鵝調,一共有13個樂段,每樂段的旋律基本是一樣的,主要旋律是由七個樂句組成,有變化的地方只是重復最后一樂句,目的是讓劇中人更好的表達情感和完整的表述內容?!镀咴缕摺芬彩桥R清時調的一首代表曲目,該曲曲牌是靠山調,結構為兩段體,為完全重復。

  4.簡單而生動的演出形式。臨清時調的演唱形式是比較簡單的,主要為對唱和獨唱。過去歌妓多是自彈琵琶自唱,或再添一個打玉子板司節拍。后來演出則以三弦為主,琵琶、二胡次之。演唱者多為一、二人,持竹板、撒拉機擊節而歌,發展成為群眾性業余演出后,演員分角演唱,用小樂隊伴奏。演員通過表情、神態、聲音、手勢等表演,使臨清時調生動的呈現在觀眾面前。演唱者注重開口三句的“滿噪”,聽起來更有運河號子之遺韻。加之其整飭的節奏,規整的曲詞,簡單的伴奏,都表現出一種農民般淳樸自然而又有些拘謹的藝術形象。另外臨清時調的曲調與臨清方言的集合,聽起來既像說話,又有明確的旋律,音高曲調起伏不是很大。有一部分臨清時調“又說又唱”,念白部分多為第一人稱,用于人物的對話、接近日常生活語言的念白。這都顯露出濃濃的魯北農民淳樸的風格情趣。

  三、臨清時調的瀕危原因

  京杭運河孕育了臨清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臨清作為山東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伴隨著可歌可泣的人文歷史和豐厚的地域優秀文化的積淀,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臨清民間音樂文化。從音樂發展的角度看,愈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愈有可能為其他民族所接受,就愈有可能具有世界意義。宏觀上看,音樂將永遠處于一種多元共生的狀態,在相互傳播、交流中,更加壯大,更加繁榮。臨清時調是特定的時代、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的產物,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交通的便利和信息的傳播,以及經濟和文化的逐漸開放,臨清時調生存的環境受到了沖擊,發展受到了限制。從現象上看,臨清時調的消失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物質因素。在過去我們完全可以說臨清時調是臨清人的生活,臨清人的心聲。無論是燒磚瓦的窯工還是靠在山墻頭縫衣納鞋底的女人,人們張口就是臨清時調,可以說村村都有民歌手,人人都會唱上幾句時調。老藝人的衰老以及從事曲藝生涯的藝人對時調價值產生的鄙視,也給臨清時調的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并且由于現代娛樂文化的沖擊和稀釋,臨清時調在生活中特有的娛樂方式又受到更大的消解。現在的人們看電視、聽流行歌曲、上網或唱卡拉ok,人們已不再醉心于他們曾經排憂解難的臨清時調了。在當今社會,除了少數時調愛好者外,普通民眾中已很少有人會唱臨清時調了,臨清時調正面臨著失傳的境況。

  2、心態因素。美國文藝學家艾布拉姆斯認為文學作為一種活動,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讀者四個要素構成的,這四個要素在文學活動中有著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體關系。臨清時調作為一種文學現象和文學活動,它的興盛與衰落也是以上四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在臨清時調大量流失的聽眾中,絕大多數是年輕一代的聽眾。因為追時尚,趕時髦,追名逐星的心理沖擊著年輕人,古老而又質樸的臨清時調是無法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的。在年輕人心中,臨清時調太土太古老。在聽眾大面積流失的土壤中,臨清時調現在正面臨著艱難的處境。

  當然在現代歷史上,許多音樂工作者、有識之士和有關機構,也對瀕臨失傳的臨清時調投注了關切的目光,他們先后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田野、深入群眾,對臨清時調進行調查、收集、整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建國后,文化部和省文化部門對臨清時調進行挖掘整理,使時調這塊民族文化的瑰寶煥發了青春。1956年4月,臨清時調《撒大潑》劇組曾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曲藝觀摩演出,并在懷仁堂為中央領導專場演出,受到周總理的接見。在《人民畫報》封面上刊登了演員閻王貞和湯桂榮的劇照。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了《撒大潑》的錄音。1964年,山東省歌舞團李若芳與王音旋進京合作演唱《撒大潑》,并灌制了唱片。不過總的來講,對臨清時調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仍然比較薄弱,就實際情況來看當地目前的狀況是很少有人愿意加入到這項工作行列當中來,而那些臨清時調的愛好者,都是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賦閑行政人員和文藝工作者。所以說現在對臨清時調的研究和保護基本上處于非常緩慢和停滯的狀態。

  四、臨清時調的保護和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傳媒手段的多樣化,人民群眾對娛樂形式有更為自由的選擇。在這種環境下,如何保護和發展臨清時調,對于此問題,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臨清時調的保護和搶救工作,夯實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基礎。我們應該采取強有力措施積極開展傳承事業,如成立專門致力于保護和傳承臨清時調的管理部門、協同民間文藝組織、教育部門將臨清時調傳承工作持續有效地進行下去。為了保存臨清時調的原始風貌,搶救以口頭方式存留的民間文化遺產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不但要進行書面記錄、整理工作、更要重視錄音、錄像工作。

  2、積極舉辦各種形式的民間文藝活動,繼承和發展臨清時調。首先,臨清時調的傳承不能僅靠民間歌手去口傳心授來進行,而是讓他們帶頭演唱時調、普及時調,傳授時調,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尤其要鼓勵年輕人積極參加。通過民間歌手和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培訓傳藝,使新一代青年人接受、演唱臨清時調。另外,民間音樂伴隨著民俗活動而存在、發展,如果常年舉辦培訓班,定期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時調比賽,并進行表彰和獎勵,也是推動和促進臨清時調繼承和發展的辦法之一。

  3、加強臨清時調的音樂教育。這不僅傳承臨清時調,也為臨清時調傳承和發展打下了基礎。在教育部門,不僅要加強知識教育,也要加強民間傳統文化的熏陶,使少年兒童從小熱愛家鄉,熱愛臨清當地民歌。

  另外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媒體的宣傳手段,積極引導人們從欣賞向參與的轉化,也有利于開拓傳統音樂傳播與傳承的新天地。臨清當地各級各類媒體應多宣傳臨清時調,包括在各種音樂會、晚會的節目中,在不同種類的出版物上。另還可以通過對優秀民歌編配新詞進行推廣,鼓勵時調歌手積極參加各種演出活動來傳承和發展臨清時調。

 ?。ㄗ髡邌挝唬毫某谴髮W、山東華宇職業技術學院。呂云路系聊城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作者:222.184.28.*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2-01 02:41:34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