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444625次
5人
16個
364個
4632人
424部
譚拾子第16代譚子即譚國之君 譚拾子;(晉惠帝時公元前290年-306年在位)即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人。中國古代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于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譚國,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戰國時期齊國人。為齊師圍譚后第16代譚子,即譚國之君。負責齊國對譚邑(國)的管理和齊國的外交事務,擔任齊國制陶的工官。譚氏史傳譚拾子是東宗之祖,譚拾子之神位供奉在濟陽郡。關于齊師滅譚《國語》記載;譚子避莒只是流亡,不久便得以復國。譚子尊王抑霸,抑曲扶直。力不勝而去奔在當時可算得上是科學決策。周主感其正而不去其爵。并薦譚公子仲為君。同時還揚言將動用聯軍將齊師趕出譚國。《國語、齊語》是這樣說的:“桓公知天下諸候多與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為之動者為之動,可為謀者為之謀,軍譚、遂而不有也,諸候稱寬焉”。這雖然是齊國的自我標謗,但亦說明譚并沒有亡國,又見《管子.小匡》:“(齊桓公)伐譚、萊而不有也,諸候稱仁焉。”二者皆言齊伐譚事,即齊桓公二年伐譚“而不有”。春秋戰國時代部分諸侯國介紹譚國; 周朝初年大封諸侯時,建立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由于國勢一直不強盛,不久淪為齊國的附庸。春秋初年, 齊桓公出奔時曾經過這里,當時譚國君對齊桓公很不禮貌,齊桓公繼位,譚國也沒派遣使臣祝賀,齊桓公稱霸諸侯后,借此故吞并了譚國 的證明,譚未亡國。《說苑.正諫》:“桓公曰:昔者吾圍譚三年 而不與者,仁也。”亦說明譚并沒有被滅亡。關于《齊語》軍譚、遂、萊而不有,實為阿諛乖諱之辭,齊國戌兵于譚,遭到了譚國軍民的強烈抵抗。而攻遂,則是被逐人消滅的而不是自行撤出的。說“軍譚、遂而不有”,則譚國必得以復國而無疑。但也恐未必是齊桓公心甘情愿地自動從譚國撤軍,可惜史乘失載。齊軍圍譚三年,桓公不只一次親自去說譚,譚子與桓公為表兄弟,“而不與者”。而譚子仍不與盟會。公元前681年3月,齊又增兵壓譚,公子伯引大批譚人奔周,齊見譚人大勢去矣,在周王壓力下,擁立公子仲為譚君,逐撤軍。譚國復國見于史《周語》;此后亦有案可查,“(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 3 4年),王黜狄后,狄人來誅殺譚伯。”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 3 4年)當為齊桓公代譚后56年。襄王娶狄女,因與王子帶(襄王之弟)私通,故黜之。時譚伯(譚子之裔)為周大夫,可見譚子在齊撤軍之后不僅得以復國,而且公子伯還在周王室擔任要職。王子帶借狄師以攻襄王,是東周王室內部爭奪王權的一場動亂,而入仕于周的譚伯孤忠報周,則成了無端的犧牲。另有在今齊國故城臨淄出土的早期貨幣有“譚幫之法化”,這種貨幣應是在齊師代譚之后,譚國流通的貨幣。幣稱“譚幫”,而不稱譚之法化或譚邑“之法化,這說明了譚國自齊桓公二年遭到進攻后,便處于即非完全獨立的國家而又非齊的屬邑的特殊地位。譚國故城考古發掘證明;譚國至春秋末期,譚國的地位更急聚下降,譚文化居民晚期,“漸漸減少,城子崖變成了一個燒窯的處所,在(城)墻邊和(城)墻上筑了不少的窯,以便挖掘墻土作陶杯。”這種情況表明譚國在遭到齊國強權進攻后的毀滅性破壞和擄奪。國民經濟已無法再恢復到原來的程度,譚人大批量的逃散而使譚城人口顯著遞減,從而使譚國人民所從事的生產漸趨單一化,城子崖完全變成了一個手工業城市了。同時也表明譚國此時,已完全變成為齊國的附屬國了。再后來則變成為齊國事實上的屬邑了。《戰國策.齊策》中記:“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逐于齊而復返,譚拾子迎之于境。”《風俗通義、窮通》亦說:“孟嘗君逐于齊而復返,譚子迎于澅 ”。澅、指澅邑。為齊國京西首邑。在今監淄西二里,本春秋時棘邑,旁有澅水。西北流入時水,故又云澅邑。(齊乘:澅水,俗為謂之泥河,北經臨淄城北,系水入焉)。《方輿紀要》作澅水。譚拾子,即譚子,當時的譚國國君。這說明譚國這時已成為齊之屬邑,譚子實際上已成為齊國外交大臣和制陶的工官,工于譚而駐于澅。史傳孟嘗君齊相田嬰之子;戰國四公子之一,五歲即伶牙利齒,十多歲設賓客,聲譽日隆,后承父職為齊相,賢名遍于天下,秦昭王時力逼孟嘗君仕秦,孟嘗君見逐于齊有兩次,第一次是在齊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 9 9年)使秦,實際上是因“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故被變相驅逐出境,第二次是齊湣公三十八年(公元前2 8 6年),此時乃孟嘗君第一次放逐又返回齊地,譚子迎見孟嘗君并大大開導一番:“君怨于齊大夫乎?’’ “孟嘗君曰:“如意,則殺之乎?’’夫富則人爭歸之,貧賤則人爭去之,此物之必至而理之固然也,愿君勿怨。請以市論:朝而盈焉,夕而虛焉,非朝愛之而又憎之也,求在,故住,亡,故去。 “孟嘗君曰:“謹受命。于是,削所怨者名而已。”譚子這一席話,以市場的朝盈夕虛比擬人情事故的盛衰炎涼,不難看出這大概是譚子從自己家族的興亡史中體味到的由衷之言也。而忠告孟嘗君。
作者:譚曉平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2-14 11:46:57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