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3395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來源:北京學前教育網 時間:2006-12-27 〕 蔡甸區教育學會2006年度教科研參評成果 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現狀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農村幼兒園也被卷進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幼教領域不斷涌現出名目眾多的教育方案、課程模式,幼教工作者體會到選擇的茫然。在改革尚未成熟的道路上,幾度摸索、幾度迷惑,使得我們的課程、教學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而不得不正視農村幼兒園的課程教學現狀。 問題是什么?一、幼兒主題探究活動與農村教育資源匱乏的矛盾。主題探究活動輻射廣,材料多,集社區、家庭、幼兒園一體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實施,幼兒園課程朝著“主題探究課程”的方向發展。它以“網絡式”為結構,一個主題分散出與之相關的若干面,每個面生成相應的各學科的教學活動。毫無疑問,在主題活動中,強調資源的多樣性,教師應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內容源泉,充分地將社會、家庭和自然資源組織起來,這一過程是豐富多采。因此,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與社區聯系以取得幫助,動員家長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豐富幼兒的經驗,以及幼兒園布置活動所需要的環境等。然而,這些要求和條件在農村幼兒園很難達到。一方面,由于農村社區建設尚未成熟,各種相應的服務部門奇缺,社區給予我們的幫助顯得力不從心;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家長農務繁忙,自身素質有限等原因,不能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在孩子身上;第三,農村幼兒園本身處于資金有限、教育資源落后的境地。由上述三方面原因的阻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主題活動全面、深入的開展。當一個主題活動確定后,受到教育資源的影響,往往開展的互動活動很少,一些活動成為教師抽象、滿堂的枯燥“演講”,幼兒從中毫無體驗,不能滿足幼兒興趣的需要,活動延伸難以繼續。 例證:在主題活動《可愛的秋天》中,活動《快樂秋游》,由于幼兒園教師缺乏難以保證幼兒的安全,這種最佳靠近自然,最益感受秋天的快樂活動被剝奪了。活動〈秋天的疾病〉,由于缺少醫院保健醫生的參加,活動成為枯燥的講述,對幼兒的說服力不強。 反思:一個主題活動它要的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努力,要豐富的物資資源作為基礎、師資力量做后盾,簡單的材料和單純的學校教育只會讓主題活動變得狹小、重復而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 二、課程選擇實效性與幼兒生活能力發展的矛盾。課程實效性體現課程內容的實施是否對幼兒生活產生實際的意義和用途。 適宜的課程內容是反映幼兒生活,利用幼兒生活,為了幼兒生活,是教育價值的體現。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我們做到了嗎?大部分的教師回答說“不是”。但這個責任完全歸咎于教師嗎?“不是”。一學期開始,按照常規,教師首先制定教學計劃,接著月教養目標,然后是每周具體的教學活動安排,這種公式化、程序化的課程選擇方式有利有弊。“利”在一定程度上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教育;“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課程選擇的彈性。這一弊端在農村幼兒園顯得猶為突出。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往往都是提前制定好了教學內容,很少思考它在生活中對幼兒的實際幫助是什么,幼兒的實際需要是什么?從而產生課程選擇與幼兒生活能力發展的矛盾。因此,農村幼兒在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交際能力等實際生活方面的表現是不近人意。 例證:一群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在一塊聊天,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在幼兒園里可會朗誦兒歌!”于是孩子在大家面前表演一首兒歌《我上幼兒園》,博得眾人的掌聲。這時,一位阿姨問到:“小朋友,你在什么幼兒園上學?”面對陌生人的問話,剛才神氣的孩子,一下子愣住了,低頭不語。 反思:這個問題的回答比起朗誦一首兒歌來講,應該是簡單得多,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時,注重兒歌內容的理解和獨立朗誦,而忽視與幼兒生活相關話題的討論。所以。當問起與兒歌內容聯系的問題時,孩子卻回答不出來。試想,如果一個孩子不慎迷路,兒歌《我上幼兒園》和這個問題的答案哪一個會對孩子起到實質性的幫助呢? 三、幼兒園、家長、對幼兒課程內容要求不同的矛盾。 在農村幼兒園中,幼兒教育小學化,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對于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說,更多的只是無奈。幼兒家庭與幼兒園之間除了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之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也存在著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一方面,作為被服務者的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更看中幼兒園是否開設拼音、數學等課程。在他們的意識中,以幼兒是否通過學習后會寫字、計算、拼音為評價幼兒園優劣的標準。這也體現了農村教育中刻板、教條的劣根。另一方面,作為服務者的幼兒園,在“招攬生源”的生存問題上,不得不迎合家長的需求,幼兒園在一定的程度上“跟著家長走?!边@雖然能帶來暫時的利益,但從長遠看,此舉弊多利少。繁重的教學任務,不僅會削弱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而且還會沖擊正常的幼兒教育,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更為嚴重的是,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在滿足家長“虛榮心”需求的同時,卻因孩子們過早地承受學業負擔,而扼殺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作為教育對象的幼兒更是苦不堪言,他們本該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卻被這樣那樣的學習任務壓得喘不過氣。 例證:場地:某幼兒園招生報名處 家長:“請問,我家的孩子4歲應該上哪一個班?”教師:“4歲上中班?!?br> 家長:“中班孩子學一些什么呢?”(教師根據大綱中課程要求大概回答了家長) 家長:(詫異地)“你們不教小孩寫字、認數嗎?我們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里學一些拼音,會一些計算?!?br> 幼兒園:在家長們的強烈要求下,幼兒園滿足了家長的要求。 幼兒:4歲的孩子拿著鉛筆,坐在桌子旁重復的一排接一排的寫著1、2......更甚者,1+2=3....... 反思:家長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提前進行讀、寫、算等技能訓練和專業知識傳授,以幼兒能認識多少字、算幾年級的數學題為標準來評定學前教育,這是個誤區。讓幼兒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甚至更高年級的課程,按時上40分鐘的課,寫家庭作業,一旦造成厭學是可悲的。學前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培養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孩子的智力發育,有挖掘的潛力和空間,也有自己的規律。過早教授本該幾年后才入門的內容,忽視了孩子對學習的承受能力,是對孩子學習能力的“透支”。幼兒園、家長應該一起給孩子撐起一個無憂的童年,為今后長期的學習打下均衡的基礎。 策略是什么?一、在《主題活動》中,取其所用,棄其難用;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發園本課程,形成互補。如前所說,主題活動在農村幼兒園的開展的確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絕不是一盤否定。我們可以在現有教育資源的條件下,選擇主題活動中為我所用的部分,將相聯系的活動組合在一起。然后,充分利用周邊資源,開發園本課程,從而對主題活動起到一個互補作用。農村幼兒生活在自然資源豐富的環境中,我們試圖通過主題活動與具有農村特色的園本活動的互相結合,互相補充,豐富幼兒的學習、生活,解決因資源問題而引起的課程矛盾。 園本課程可以從園本、課程、開發三方面著手。它沒有統一固定的模式,園長、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師資條件、幼兒園環境等)對幼兒園的課程進行選擇、改編、整合、補充,課程靈活多樣。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原有課程進行一定的修改以適應具體的課堂情境,教師也常常把跨學科的課程進行重新設計即整合在一起,有時把課堂進行延伸、拓展以發展幼兒的個性。因此,園本課程比起固定的主題活動所需要的環境、材料等教育資源的準備上,相對來說更容易、更適合。 例如,在《可愛的秋天》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可以選擇一部分適合本園條件的活動進行開展,再根據幼兒園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園本課程的開發,請家長將秋天收割后的稻草帶一些到幼兒園,幼兒園就利用稻草這種材料設計開發一個手工活動,如在小班開展《我給稻草穿新衣》(涂色活動),然后用孩子們親手變得五顏六色的稻草去裝飾活動室,既美化了教室環境,又豐富了對秋天的的認識。在大班可開展《小小稻草人》,《編草繩》等一系列活動,同時,將孩子們親手編制的草繩帶回家,為捆綁雜物所用,既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樹立了幼兒幫助父母做一些小事情的勞動意識。 二、開展實用課程,把握教育活動的實際生活目標,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使幼兒了解生活,關心生活,熱愛生活。利用多層次的現實生活情景進行教育,使幼兒教育生動形象,與幼兒的生活相關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教師應自覺的運用評價手段,了解教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薄敖逃顒拥慕M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以便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條件,提高教育效率?!蹦敲矗绾魏饬拷逃顒拥膶嵭阅??有效的教育活動的標志首先不應是看幼兒是否記住了成人所傳授的概念,而應當看他們是否真正理解這些概念,是否能夠運用這些概念去理解他們的實際生活,是否能夠發揮這些概念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作用。因此,要想實現課程內容的實效性,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支持、鼓勵幼兒的大膽探索與表達,關注并敏感的察覺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及時調整活動計劃和教育行為,充分挖掘教育活動對幼兒現實生活指導和幫助的成分。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應體現教育活動的生活目標,重在幫助幼兒通過學習形成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在農村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著重幼兒對書面知識的掌握,輕實際操作、運用能力的培養的現象。以《語言》為例,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常常以幼兒是否掌握了書中的一首詩歌、一個故事為評價標準,而忽視怎樣幫助幼兒將詩歌、故事中的詞匯、句子運用到我們平時的表達、說話中,忽視詩歌、故事中情感教育及在我們生活中的經驗體現,導致幼兒成為“背書的機器”。例如,在小班語言活動《小妹妹摔交》中,我們可以先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然后幫助從兒歌中獲得幫助他人的的情感教育,最后提問設疑“小妹妹為什么會摔交?”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推測,“因為小妹妹在跑。”“小妹妹被石頭拌倒?!薄靶∶妹帽粍e人推倒”......教師針對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得出防止意外摔交的可能,不僅增強了幼兒的安全意識,又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提高了幼兒的生活能力,有效的體現了教育的實用性。 三、協調幼兒園、幼兒、家長關系,合理安排課程,形成三者互惠。不管是幼兒園的需求,還是家長的需求,很明確的一點,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幼兒的成長。既然目標有著一致性,幼兒園、幼兒家庭就必須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而這兩者間的和諧是家園定位的關鍵。作為農村的家長,往往因為專業知識缺乏和時間、精力不足等原因,需要幼兒園提供更為專業和有效的幼兒教育。同時,家長也有知曉、參與消費的權利。而作為提供消費的幼兒園來說,它的職責除了滿足家長的基本需要外,也富有引導和促進家長的合理消費、合理進行家庭教育的責任。 正因為這樣一種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幼兒園在進行家園工作時,一方面需要和家長溝通,了解他們的問題和需要,并盡可能的作好服務。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來幫助家長了解自己的工作現狀,聽取他們的意見并提供更為適宜的服務。但幼兒園不是純粹的企業機構,在教育問題上不能用“用戶是上帝”的觀念來運營。家長的權益和工作主要應該體現在對幼兒園的選擇、對教育結果的監督、對教育工作的配合等方面。 因此,幼兒園、幼兒、家長三者之間應該形成良好的互惠關系。合理安排幼兒的課程內容,在幼兒健康發展的基礎上,適當滿足家長的要求,如在幼兒園大班一周增設1到2次的拼音教學活動,作好拼音啟蒙教學,在教學中,運用游戲形式,讓幼兒產生對拼音的初步興趣,而不能讓幼兒感到學習的壓力。另外,還可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家園聯系的方式,讓家長消除幼兒教育是單純的智育的錯誤認識,通過家長的參與,讓他們體會孩子的教育應該是體、智、得、美、勞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
作者:123.125.165.*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2-24 06:42:2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