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3533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加強行政倫理研究 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 2005-11-29 刁立明 由中國行政管理學會、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共同舉辦的全國行政倫理與行政能力建設學術研討會,近日在哈爾濱召開。 與會者認為,行政倫理是一個新興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從公共行政的發展歷程來看 ,特別是在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的轉型過程中,行政倫理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當代行政倫理的內在價值向度表現為行政責任倫理。行政倫理的核心價值是社會的公平、正義與秩序,公共行政也以社會公平(公正)為其價值訴求,一方面社會公平是現代公共行政的首要價值選擇,這由政府的公共性決定;另一方面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維護社會公平,政府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主要力量依托。實現公平行政,既是一個建立公正制度體制的過程,同時亦是一個哺育、塑造與提升公民的德性精神的過程。 大家一致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政府實現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目標要求,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增強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行政倫理與和諧社會理性訴求的公度與通約在于追求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有機契合。行政倫理所追求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是建構和諧社會的“理性雙翼”,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使和諧社會的建構成為可能并且持續。和諧社會的核心目標是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以及秩序等,這也是行政倫理的終極關懷。行政倫理與構建和諧社會因有共同的價值追求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行政倫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積極意義。 與會者指出,和諧社會的秩序必須尋求行政倫理的制度支持,用制度倫理來維持秩序,依托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的雙重規范,才能保證社會發展的有序與和諧。制度倫理與和諧社會二者之間是一種互構互益關系。社會是制度化的社會,也是倫理化的社會。對制度的倫理關照和對倫理的制度化安排本來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類本質表征,它是人類通過社會化生活設計與建構以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目的的最為常規的手段或工具。于是制度與倫理的雙向互融就成為社會公共領域變革與發展難以回避的論題,對制度倫理的意涵進行闡發,對其蘊育的公共價值進行追問,進而為制度倫理在公共行政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提供可資借鑒的長效機制,顯然也就成為行政倫理題中應有之義。 為了進一步加強行政倫理建設,會議向全國行政管理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提出如下倡議: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為中國行政倫理建設做貢獻。二、以人為本,服務為重,做踐行先進行政倫理的楷模。三、加強公務員倫理建設,培育優良倫理素養,做塑造公民道德的領航人。四、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夯實行政能力建設的法理基礎。為建立健全學術研究與行政實踐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長效機制,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使行政的科學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光明日報2005年11月29日
作者:58.242.249.*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9-28 17:12:00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