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3529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通訊員 閔宗軒 在美麗的伊吾吐魯坤大草原上,有一位被各族群眾親切稱為“丫頭”的致富能手刁訓艷,她,漢族,47歲,中共黨員,是鹽池鄉阿熱買里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牧民。多年來她依靠科學技術大力發展家庭養殖育肥業,輻射帶動了周遍一些農牧民學科技、運用科技共同致富。 鹽池鄉是一個維吾爾、漢、哈薩克、回等多民族聚居地,刁訓艷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近五十年,和各族兄弟姐妹在共同的生產生活中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下崗后,她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 1997年底,因所在單位效益差,組織上決定撤銷單位,一夜之間,她成了下崗女工。下崗后的她,沒有氣餒,收集和購買了一些科學養殖的書籍,開始琢磨起來。1998年以來,她將學習到的科學養殖技術轉化為實際行動,加快了家庭養殖規模,確定了走產業基地化,產品優勢化的養殖之路。充分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人員的參謀助手與橋梁紐帶作用,在推動全鄉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確保農牧民增產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她多次被地、縣評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勞動模范、科技帶頭人、科技突出貢獻獎、優秀黨員、地區十大女杰,成為鹽池鄉的科技帶頭人和致富能手。 致富不忘眾鄉親 通過幾年的艱辛努力,刁訓艷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贊揚,養殖業有了一定的規模,也有了可觀的收入,可她的周邊還有許多貧困農牧民需要幫助,她就和大家展開談心、交心活動,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討一些種養殖技術,并聯系一些養殖戶、困難戶,采取一加一、二加一、三加一方式積極開展扶貧幫困(一加一就是她扶持一戶少數民族困難戶脫貧,脫貧后的這一戶再和她扶持第二戶,然后三戶合起來共同扶持第四戶)。她幫助的第一家貧困戶,是哈薩克族牧民帕提汗,當時帕提汗家特別困難,家里只有牧改時分到的50只羊,還有2700元的欠賬,三個孩子要上學,交不起學費,正準備賣掉50只羊還賬。刁訓艷聽說后堅決不同意帕提汗這樣做,說,賣了羊怎么發展生產?她和愛人商量后,決定用雇傭的辦法幫助帕提汗,讓帕提汗給自己家放牧,預借工資給帕提汗,先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和孩子上學問題,以工資抵賬。就這樣,兩年后,帕提汗不僅還情了所有的欠賬,家里還有了一群羊,一家人走上了健康的畜牧發展之路。 接下來她們共同扶持第二戶,這一戶是維吾爾族特困戶,戶主沙力由于不善于理財,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家里沒有一只羊,欠賬1800余元,沒有生產資料、沒有生活來源,孩子輟學在家。刁訓艷想,經常送一些生活物資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能光輸血,還要讓他自身造血。于是,先借給沙力解決生活的費用,再用貼畜扶貧的辦法,進行扶持。通過借15只生產母畜給沙力,下的羊羔歸他,三年后再將母畜歸還……幾年后,沙力家也有了幾十只羊,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就這樣,刁訓艷接連不斷地扶持了十幾戶。通過幫資金、引路子、送信息、搞服務,指導、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解決問題,徹底改變他們等、靠、要的思想,加強了創業和實干精神,增強了他們的生產生活信心,共同脫貧、共同致富。 她是沒有工資的調解員 幾年來,在不斷的幫扶中刁訓艷和各族群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春天相互幫著一起播種,夏天相互幫著一起澆水,秋天相互幫著一起打草,冬天相互幫著一起學習養殖知識。老人看病沒錢找她,孩子上學學費不夠也找她,家里有什么大事、難事都愿意找她商量,孩子找對象愿意找她商量,家里辦喜事、喪事找她商量,就連春天地里種什么莊稼都要找她商量。大家都把刁訓艷當成自家姐妹一樣地信任,而刁訓艷也熱情地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東家出現糾紛、西家出現矛盾,她都會用自己的愛心、細心、耐心、誠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巧妙地化解一件件糾紛、一起起矛盾,使家人和鄰里間的關系都相處得和睦融洽。少數民族過年刁訓艷和他們一起過,漢族過節少數民族朋友和刁訓艷一起過,刁訓艷的少數民族朋友也就越來越多。有人問她到底幫助過多少人,刁訓艷自己也說不清楚,她們彼此間就像一家人,感情就像父母兄弟姐妹一般。 團結和諧一家親 刁訓艷家前后左右的鄰居,多數是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十幾戶人家相處得就像一家人。刁訓艷上班忙,維族鄰居大娘就幫她照看孩子,不管誰家有什么活,大家都幫著干,誰家有喜事大家一起慶賀,其樂融融就像一個大家庭。有一次,刁訓艷孩子生病,許多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大娘大嬸找來土方子給她的孩子治病;刁訓艷的愛人生了一場大病住院,一撥一撥人前來探望。刁訓艷打心眼里感謝這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 多年來,刁訓艷和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就這樣相互幫助,各盡其能,心連心、手拉手,共同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友誼也一天比一天深厚。在刁訓艷看來,和他們在一起工作生活是刁訓艷最快樂的事。少數民族群眾都說刁訓艷和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兩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實實在在的民族大團結。 刁訓艷在牧業養殖方面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贊揚。1997年至今,她兩次當選為伊吾縣政協委員、常委,也被鄉里和縣上評為黨員科技示范戶,她根據自己在發展畜牧養殖方面積累的實踐經驗,針對存在的實際問題,幾乎每年都要積極向縣委、政府提出如何發展壯大畜牧業、發展有機食品等方面的建議和提案,幾年來僅提出的建議和提案就有十多條,有不少建議和提案被縣委、政府采納并執行,取得了明顯成效,工作成績也得到了縣政協的認可。
作者:222.184.28.* 回復:1 發表時間:2011-10-12 21:51:32
引領致富 維護團結 共創和諧美好生活 -----記伊吾縣鹽池鄉阿熱買里村刁訓艷同志先進事跡-------------------------------------------------------------------------------- 在美麗的伊吾鹽池吐魯坤大草原上,有一位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和各族群眾打成一片,親如一家人,深受各族群眾信任和擁護的致富能手,她就是今年48歲,鹽池鄉阿熱買里村的共產黨員刁訓艷。多年來,她依靠科技大力發展育肥養殖業,帶動周邊各族農牧民群眾學科技、用科技,在共同的生產生活中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下崗后,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天空” 1997年底,因所在原單位效益差,組織上決定撤銷單位,一夜之間她成了下崗工人。下崗后的她沒有氣餒,仔細思考琢磨以后的出路。當時的鹽池羊肉已經是名聲在外,她又到伊吾、哈密等地考察了市場,決定利用鹽池羊肉的品牌優勢,發展養殖育肥,走產業基地化,產品優勢化的養殖之路。沒有技術,她就買來科學養殖的書籍自學,向獸醫站的技術員請教,逐步掌握了品種改良、短期育肥等科學技術,家庭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同時,她看到傳統的牧業生產方式不僅效益低,而且因為超載放牧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她自己出資建設了500畝高效人工飼草料基地,并堅持長草短喂、短草槽喂,在推廣科學飼養方式,推進畜牧業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成績突出。2009年,獲得了全國“農村科普帶頭人”榮譽稱號。 富裕后,她爭做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通過幾年的艱辛努力,刁訓艷富了,每年都有非常可觀的收入。但她看到自己身邊還有許多貧困農牧民需要幫助,還有很多群眾不懂得用科技的力量來擺脫貧困。她就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大家展開談心、交心活動,義務給大家進行技術講解和指導培訓,共同探討先進的種養殖技術。尤其是對那些家庭困難的特困戶、貧困戶,她采取1+1、2+1、3+1累加的方式積極展開扶貧幫困,就是她先扶持一戶,然后她和這一戶一起扶持第二戶,三戶合起來再扶持第四戶這樣循環?6?1?6?1?6?1?6?1?6?1?6?1 她幫助的第一家貧困戶,是哈薩克族牧民帕提汗,當時帕提汗家特別困難,家里只有牧改時分到的50只羊,還有2700元的欠賬。三個孩子要上學,交不起學費,正準備賣掉50只羊還賬、交學費。刁訓艷聽說后,上門給帕提汗做思想工作,她問帕提汗:賣了羊怎么發展生產?堅決反對帕提汗賣羊。為了幫助帕提汗度過難關,她和愛人商量后,決定雇用帕提汗給自己家放牧,預借工資給帕提汗,先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和孩子上學問題,以后用工資抵賬。最終,羊沒有賣,帕提汗一家以這50只羊為基礎,向刁訓艷學習養殖技術,跟她一起發展育肥養殖,現在已經發展到200多只,日子過的是越來越紅火。 帶活了帕提汗后,她們又一起幫扶第二家。這次是一戶維吾爾族特困戶,戶主沙力由于不善于理財,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家里沒有一只羊,欠賬1800余元,沒有生產資料、沒有生活來源,孩子輟學在家。刁訓艷就想,經常送一些生活物資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能光“輸血“,關鍵還是要讓他自身有“造血”能力。她首先借錢給沙力先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又從自己家的羊群里挑了15只生產母畜借給他,每年生產的羊羔歸他,三年后再將母畜歸還。慢慢地,沙力的養殖規模也擴大了,腰包也鼓了起來。如今去沙力家,他總會指著棚圈里的一群羊,滿懷感激地向你訴說刁訓艷對自己的幫助。 就這樣,刁訓艷接連不斷地扶持了20余戶農牧民群眾發展牧業生產。通過幫資金、引路子、送信息、搞服務,引導他們克服等、靠、要思想,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大家一起發展,共同致富。 在發展育肥養殖的同時,她看到身邊的婦女姐妹大都在家操持家務,空閑時間較多,而且少數民族婦女還有刺繡的傳統習慣,就開始琢磨如何發揮婦女同志的作用,拓寬增收渠道。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她決定從十字繡著手。48歲的她,又開始請教、學習。在自己基本掌握了十字繡技能后,她通過鄉勞動保障所,組織婦女同志舉辦了培訓班,把自己的技能、技術傳授給大家,并幫助大家聯系貨源、尋找銷路。丈夫說:“你那么大年齡的人了,整天還瞎忙活啥?”她說:“我就是要讓婦女們不出家門也能夠掙錢,真正地頂起半邊天來。”鄉黨委、政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由婦聯牽頭成立了刺繡協會,以十字繡為重點,力求把這個特色“小”產業做活、做精。 生活中,她甘當各族群眾的“貼心人” 長期以來,在不斷地幫扶中,刁訓艷和各族農牧民群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她們春天一起播種,夏天一起澆水,秋天一起打草,冬天一起學習養殖知識。村里老人看病沒錢找她,孩子上學學費不夠也找她,家里有什么大事、難事都愿意找她商量,孩子找對象愿意找她商量,家里辦喜事、喪事找她商量,就連春天地里種什么莊稼都要找她商量。大家都把刁訓艷當成“娘家人”,當成自家姐妹一樣地信任,而刁訓艷也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東家出現糾紛、西家出現矛盾,她都會用自己的愛心、細心、耐心、誠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巧妙地化解一件件糾紛、一起起矛盾,使家人和鄰里間的關系都相處得和睦融洽。 鄰居沙德?6?1卡德愛喝酒,夫妻雙方經常因為喝酒而吵鬧。刁訓艷就上門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在她的勸解下,夫妻倆再也不吵鬧了,安心發展掙錢。像這樣的調解工作,她一年不知道做多少次,也在各族群眾中贏得了信任和支持。 刁訓艷家前后左右的鄰居多數是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十幾戶人家相處得就像一家人。不管誰家有什么活,大家都幫著干,誰家有喜事大家一起慶賀,其樂融融就像一個大家庭。她忙的時候,維吾爾族大娘幫她照看孩子。她的孩子生病,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大娘大嬸們都來了,還找來土方子給孩子治病;彼此間就像一家人,感情就像兄弟姐妹一般心連心、手拉手,共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在刁訓艷看來,和大家在一起生產生活是最快樂的事。2010年,她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刁訓艷的努力和堅持,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贊揚,多次獲得地、縣勞動模范、優秀黨員、科技帶頭人、農村致富帶頭人、科技突出貢獻獎等榮譽,被評為“地區十大女杰”。并兩次當選為縣政協委員、常委,她根據自己在發展畜牧養殖方面積累的實際經驗,針對存在的實際問題,每年就如何發展現代畜牧業、發展有機食品等方面積極提出建議和提案,有不少建議被采納,獲得了“建設伊吾突出貢獻獎”。面對榮譽,她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動為鹽池鄉的發展添磚加瓦,共同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共同創造幸福和諧的美好生活”。一滴水,折射的是太陽的光輝。刁訓艷在平凡的生活中,用點滴小事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胸懷,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作者:222.184.28.* 發表時間:2011-10-12 21:53:1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