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617676次
2人
3個
250個
8614人
495部
馬家河原湘潭管轄,湘江株洲段南岸,現為株洲天元區轄的一個鎮。它是一座古鎮,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晚期。“馬家河”名字的來歷,傳說與明朝正德皇帝(1506年至1522年)有關。當年正德皇帝乘船南巡,經長江入洞庭,溯湘江而上,沿途微服私訪。船行至雷打嶺附近時,正德皇帝離船上岸,御馬跳下船后,直奔湘江水邊,歡快地飲起水來,此處是碼頭,過河的人很多,人們發現這匹極不一般的馬飲水湘江,驚呼:“馬下河了,馬下河了!”。“馬下河”就成了當地的地名,后來演變成了馬呷河水。后馬家河之名,也入了《毛澤東選集》。 馬家河以羅姓居多,郭姓、黃姓、胡姓次之。 據老輩人介紹,解放前的馬家河,街長不到200米,街道短且窄,麻石路面,久經車輪及木屐鐵齒踐踏磨擦,街道上留下很深的轍。全街店家密集相對,出街口花崗巖石碼梯到湘江邊,大小帆船云集,運進煤、石灰、百貨,運出米谷、家畜、水果等農產品。 街中有名宦府第,主人為清季黎培敬,任貴州提督時,政績輝煌。教民生產,使貧瘠之地足衣足食,設立學校,教民讀書應考。離任后,筑民懷德,建專祠奉祀。 街中有家廟、祠堂、學校。有龍王廟,元宵取出繪有鱗甲布制龍燈,配合長喇叭鑼鼓音響,爆竹聲中在街市及近郊舞龍燈為樂。端午取出有柄長須龍頭及劃龍舟旗幟鑼鼓,選手雨笠背心佩件,開展龍舟競賽。 馬家河街近郊,有西塘牛車塘藕塘,“三塘”相鄰,水光瀲滟,楊柳依依,荷葉蓮花相映成趣,景色宜人。尤以路旁金磐小山,三株千年古楓稱奇,枝干凌云,青陰滿地,涼秋九月,楓葉紅遍,令人百觀不厭。 新中國成立60年,馬家河發生了巨大變化,街道上新建筑林立,新拓展了幾條街道,面積較原來擴大了好多倍,居民也增加了許多。但馬家河的老街道、古建筑依然保留了不少,古風古韻尤存。更難得的是馬家河還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馬家河供銷社”、“馬家河知青點”等具有時代特征的建筑。參觀后讓我們引出許多美好的回憶。
作者:羅震宇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10-27 13:09:1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