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4082次
0人
3個
4個
《北航校報》第845期頭版“講述北航的故事??慶祝建校60周年”欄目刊發原北航副校長刁正邦教授文章《六十年“北航情結”的片斷回憶》:刁正邦,教授,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北京航空學院)副校長,中共黨員,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員。1948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上學期間參加學生運動,為新青聯成員;1952年7月大學畢業,參加北京航空學院建院工作;1956年起,曾先后任北京航空學院發動機系副主任、主任,科研處副處長、副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協會、中國航空協會、中國繼續教育工程學會理事;中國航空教育學會、北京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航空航天學會理事長等職。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工作,曾在莫斯科中蘇高等教育改革研討會和香港國際產學研合作教育研討會上作專題發言。組織編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志》,主編《航空工業高等教育史》,參與編寫《北京高等教育志》等。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及北航的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1994年9月,被中?高等教育學會評為優秀高教學會工作者。1995年離休。2010年10月15日,北航離退休教職工委員會授予“道德模范”稱號。六十年“北航情結”的片斷回憶◆刁正邦【初進北航】1952年我從上海交大畢業,當時大學生畢業離校之前就由國家分配工作,去哪里,做什么,都由國家決定。我被分配到沈陽參加工廠工作。那時候也沒什么牽掛,一個人收拾些行李就走了。在沈陽住了三天,國家第二次分配的結果宣布,分配我到北京航空工業局去工作。我挺高興,當時我特別向往北京,北京大啊,還是首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到了航空工業局之后,我的第一個任務是參加突擊學習俄文。學了三個月之后,第三次分配結果又下來了,分配到北京航空學院參加建校工作。輾轉三次分配之后,才正式到北航籌建處報到當助教。1952年10月25日我參加了在中法大學大禮堂舉行的北京航空學院成立大會,北航是一所由8個高校航空系合并組成的中?第一所航空高等學府,北航誕生了,我會永遠記住這難忘的日子。北航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看不到校舍和校牌。北航初建時的特點是“分散、借居”辦學,當時借了2個辦學點,一個是東皇城根中法大學教學樓,另一個是西郊車道溝華北大學教學樓,進行教學和辦公活動,城里還租了7個教工家屬宿舍點。【第一屆帶職研究生】當時剛成立新學院,師資特別缺乏,要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師資。學校除了有156個教師外還有26個助教,為了首先要培養好現有的我們這批26個助教,就成立了第一屆帶職研究生班,學習兩年,結業之后就要作為專業課教師開始講課。我們因為是助教待遇,因此這批研究生都是拿工資的,不拿助學金。1952年11月9日研究生班開始上課,第一年學基礎課,記得當時有一位教俄語的佘名叔老師,她是位年輕女教師,我們都叫她“卓婭”,現在她還健在,和我們至今還很親切。第二年的后半年不寫論文,而是要寫一部教材或者講義,作為研究生結業作業。當時給我們上課的蘇聯專家們都很忙,他們既要搞研究,又要搞教學,所以我們那兩年基本上相當于自學,蘇聯專家給我們指導和答疑,最后寫出教材和講義,教研室討論通過,研究生就結業了,年輕教師就這樣“速成”培養出來了。當時老師讓我閱讀一本機械制造工廠設計的俄文書,是有關工廠組成面積多少,設備多少,人員多少,工藝流程是什么等等的書。書很厚,要自學,還要翻譯,自己感覺很困難,但還是要硬著頭皮上,死啃這本書。我當時最大的困難是要憑著三個月突擊的俄文水平來翻譯和寫出“航空發動機工廠?計”的講義,壓力真是很大。最后還是咬咬牙,堅持寫成了,現在想想還真是挺不容易的。【難忘的亮果廠生活】當時學院一共有156位老師,很多教授都是從海外歸來的,留蘇的,留美的,留法的,留德的,留意的…,其他部分是從全國八大高校的航空院系合并抽調過來的。還有一批蘇聯的專家,前前后后來了一共60位,當時的北航,真的可謂是四海內外群英薈萃。可以看出國家對于北航是很看重的,有很高的期望。當時辦學的條件很艱苦,但是我們都能堅持。沒有教學樓,我們就在各個大學借教室上課,宿舍樓沒建好,學校就租民宅,借四合院。在教師到位之后,我們住的地方也基本定下來了,就是中法大學旁邊的亮果廠胡同里面的一個四合院。現在想想當時也挺有意思的,我從來沒有住過北京的四合院,剛開始住的時候感覺很新奇,而且每天早飯都是北京的豆汁,焦圈,外加一個雞蛋,生活一下子全變成北京味了,挺有意思。我們吃飯的時候就拿兩個碗,一個盛菜,一個盛飯,沒有食堂,坐在露天的大禮堂臺階上就這么吃了,雖然很艱苦,但是也挺高興。我們每周六晚上還開聯歡會,內容有舞蹈節目或跳交誼舞,沒有地方開啊,就只能在宿舍走廊里,沒有什么設備,就是一群小伙子聚在一起。我記得我們班上沒女生,表演舞蹈節目需要女同志時,就有男生男扮女裝來跳,就是舞會大家也跳得興高采烈。當時還有一個順口溜:“上課進工棚,吃飯坐石階,跳舞在走廊”。現在回憶起這一段生活也很難忘。【“奮戰100天,把三個型號送上天”】1958年,國家進入了大躍進時期,全國上下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北航也不例外,想做出些成績給國慶獻禮。學校當時主要抓11個型號研制,重點是:第一個型號“北京一號”,第二個型號“探空火箭”,第三個型號“伊爾18飛機無人駕駛系統”。武光院長提出了一個口號:“奮戰100天,把三個型號送上天!”向國慶獻禮。這號召一下來大家就緊張了,主要是時間緊,只有短短的三個月左右,眨眼就過去的,那時候大家的想法很單純,就是一定要在100天之內把“北京一號”送上天,給國慶獻禮。我們制造“北京一號”的地方總裝在體育館,部裝和另件制造在陣列室和實驗室,老師和同學們干勁十足,白天拼命學,晚上拼命干,晚上不睡覺去加班是經常的事。那個時候有很多年輕老師通宵都不休息,做到晚上11點以后,吃一碗熱面條,然后繼續干。那段時間人們見面打招呼,說的都是“你做幾號工作?”答曰:“X號,你呢?…”可見大家投入到什么程度。這里還有一個景點:那時候我去市里開會,晚上騎自行車回來,一拐到學院路口,看到北航整棟樓里燈火通明,樓周圍都是荒地,遠遠看去就像一座水晶宮。久而久之,附近的農民也不叫北航樓了,就叫它“水晶宮”。當時不像現在有數控機床,數字化設備,幾乎圖紙出來零件就能出來,許多地方都需要自己動手去做。有好多老教師、教授親自去廠房里打鈑金。現在想想真不容易,教授們都很忙,年齡也大了,還得自己動手。有些特別復雜的零件還經常會作廢,就需要重做。我們還到航空廠借了一批老工人,共13人,技術都是很好的。飛機上的焊接極難弄,都是鋁合金,但是他們都焊出來了;起落架作動筒內孔要求很高,像鏡面一樣,但他們都做出來了,他們沒有絲毫的懈怠,都是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完成的,真的是很不容易,十分令人難忘,記得當時工廠來人看北航最后做出來的產品都贊嘆不已。“北京一號”最后試飛的時候來了許多人,其中還有些蘇聯人。他們對我們能把飛機造出來感到很懷疑,難度太大了。但是真正看了飛機之后,都服了,說想不到在北航的實驗室里面也能造出一架飛機,敢為人先呀!這就是北航精神的一種體現。我們做的不僅是中國高校的第一架飛機,也是亞洲地區高等學校的第一架。飛機去北京東郊機場試飛。那場景讓我終身難忘,飛機從北京到濟南,再飛回來。北航許多人都去了,伸著脖子眼睛都不眨地在那里看飛機飛出去飛回來。飛機要降落的時候大家都興奮到了極點,我記得特別清楚有一些年輕女老師,在前面又唱又跳的。其中有幾個女同志現在己是老太太了,還健在,每當見到她們,聊起此事,我問她們“你們忘了嗎?”都說“沒忘,現在都還記得清清楚楚呢”。【憶“沈、王”兩位老教授】在北航工作期間,有兩位老教授我忘不了。一位是沈元教授,他是英國留學回來的,是北航第一位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后來擔任了很長時間北航的院長。沈院長是當時最年輕的院領導,當副院長的時候還不到30歲,是一位博學的優秀人才,尤其是他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經驗。他認為一所高等工程教育學校,要自己能設計研制各種符合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有特色的自制設備,那才是自己水平和特色的表現,有競爭力的表現,這種特色是買不到的。我很敬佩他,也非常贊同他的觀點。現在北航已經有很多自己研制出來的實驗設備,這點很好,但還不夠。第二個難忘的老師是王紹增教授,以前發動機系的主任,我是副主任,做他的助手。這位老教授在法國航空發動機工廠工作多年后才回來的,回來之后他就在北航工作。他很重視抓實驗室建設,我們航空學院的實驗室,不少是他親手抓起來的。他工作非常認真,對實驗室設備和工作情況都要了解得清清楚楚,一有空就問老工人和實驗室工作人員,“工作怎么樣了?”每一個工人與實驗室里面的工作人員都能記住哪個設備是王主任親自抓的。我后來在院科研處工作時,他還老問我:“我抓過的那個實驗室現在怎么樣了?”他真的是非常關心,工作非常負責。王主任抓實驗室,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老東西都不愿意丟掉。現在北航有好多古董飛機和發動機,有的全世界就剩下一臺了,多少錢都買不到,但是北航有,這些東西很好地記載了我們歷史的變遷和學科發展的過程。每天早上他到系最早,然后打掃系樓衛生,掃地,刷門口的水泥地。我到現在對一個畫面仍然記得特別清楚:一個老頭站在我們系樓門前的臺階上,一手拿著毛巾擦汗,一手拿著掃把,旁邊是干干凈凈的系樓門廳。【教學改革】北航為什么當時要想著研制開發三個型號呢?有一個原因就是要緊跟黨的號召。1956年的時候,中央提出的口號是:“教育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對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來說,北航深有體會,一直在努力實踐,并作出了貢獻。當時是武光擔任院長,開始時學校響應口號提出四個結合:教學、科研、生產、設計四個結合。后來大家共同討論,最終改成了教育、生產、勞動三結合。但是怎么結合?北航研制航空航天飛行器型號就是三結合的具體體現,提出了“奮戰100天,把三個型號升上天”。就是這樣通過了具體的“三結合”培養出具有創造性和具有實踐能力的人,因為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在課堂上是學不到的,一定要自己去做才能有體會。無論對于老師還是學生,只說不練是得不到實踐的知識。八十年代,學校迎來了第二次教育改革,這次教學改革的內容比較全面,包括有教學內容的改革,教書育人,調整教學時間安排等等。教學內容改革重點之一,就是改進教學方法,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提出教學方法改革的口號,就是“講一練二考三”,即精講一部分,精練一部分,考一部分。講一是講課時要精講,減少學時,把最重要的內容講給學生;當時很多老師都在怎樣把重點講得更加生動上花費了很大心思,從內容上提高學生興趣,使同學們能更好地掌握重點內容。練二則是把重點以外的內容讓同學自己去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而考三就是最后考試的時候全部內容都要考。這樣對同學很有鍛煉,因為必須要自學啊,不自學過不了關。這樣的教學方法改革很強調能力培養,使學生學習更有主動性,能夠很好地提高教育質量。當時在教學改革做得比較突出的是講“高等數學”的李心燦老師,我很佩服他,他對于教學非常認真,上課也很有激情,因此學生們都喜歡他。他講的高等數學的第一課:“高等數學發展史”,原本是一堂苦燥乏味的課,但他結合高等數學的發展史,講好多高等數學過去的故事,他把很多有名的數學家,他們怎么成長的,怎么培養出來的,怎么研究的,他們的學術精神是什么?都講給學生聽,講得非常生動,學生們不僅僅是愛聽,同時也激發了要學好高等數學的熱情。后來很多學校請我們李老師去講高等數學第一堂課,請他去宣傳他對高等數學的看法。他退休以后,還應邀到127所高等學校,講了181堂課。他一直在干活,對教學工作拼命地干,到現在一共編了17本書,很不容易。【建設校園和綠園的兩點希望】北航的校園和綠園在北京小有名氣,綠園是杜玉波書記(現任教育部副部長)在北航50周年校慶的時候改建的。每次帶外單位的同志參觀學校,大家對校園和綠園都贊不絕口,它包含著深厚的人文水平和生態水平。學校為什么要重視人文水平和生態水平?校園里有很多雕塑都是有故事的,比如說主樓前面“北京一號”的模型。我們自主研制出來后,《人民日報》刊登了這個事跡,可以說“北京一號”的成功研制對北航的發展立了大功,我在學校干了60年,始終都不會忘記58年那段研制過程。雖然現在時代變了,但這種精神是寶貴的。再一個是錢學森的雕塑,錢老去世之后,北航在征得家屬同意后做了一個雕塑,錢老在圖書館大樓前站著,手里拿著本書,遠遠看去,就像錢老拿了本書慢慢地走來,似乎還在思考著剛從圖書館里借的那本專業書內的問題。這就是北航的人文景觀之一,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雕塑,卻能引起很多的思考。這樣的雕像在北航還有幾個,又比如1號樓門前的楊為民同志,是北京市勞動模范。他是一個很好的人,比我小幾歲,做的是工程系統工程,對建工程系統工程的專業是很有貢獻的。我最后一次見他是在北京醫院,那時候他因病重已經住院了,我看到他時,他說:“老刁,我最近寫了一個教育計劃,你看過沒有?”我當時負責教學,我說:“我還沒有看”,他說:“你一定要看,看看有沒有問題”。當時我很激動,有很多話想和他說,但因他病重,?能說,感到很遺憾也很難受。現在,我們這些老人走過這些雕塑,能想起很多很多往事來。校園里有這樣的景觀,能讓大家慢慢去體會,如果能夠再配一些書面講解,那就更好了。這些景觀體現了我們學校的人文水平。今年是建校60周年,值得紀念的東西很多,應該在提高我們整個校園人文水平上做更多的工作。咱們校園里有很多樹,有些是1953年的時候種的,都有兩三個人的手臂合抱那樣粗了,有些樹甚至和我的年齡一樣大,很有感情。樹的數量多,品種也多,聽說飛到我們大綠園有八種鳥,為什么鳥多?因為我們種的樹多,品種也多,鳥就來了,我的小外孫還統計過綠園內樹上的鳥巢有二十多個呢。另一個事情是咱們的荷花池,綠園是學校的生態心臟,荷花池就是綠園的眼睛。荷花池現在建得好多了,讓人看過之后很難忘。北航綠園生態環境好,北航人愛綠園,贊綠園,尤其是對老年人來說,綠園已成為他們晚年生活的樂園。希望我們共同把綠園建設得更美好,生態水平更進一步提高。后語六十年我與北航的情結實在太多太多,只能以片斷的回憶以表心意。由于我年事已高,近年來身體情況欠佳,書寫困難,宣傳部同志在百忙中不厭其煩地數次來我家中采訪筆錄,花了很多時間書寫成文,心里感到很過意不去,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六十年來我與北航同行,從年輕的小伙子到如今的高齡老人,是北航培育我成長,此情此景歷歷在目,這種感情很難用言語表達,在此我還要感謝所有關心和幫助我的北航人。今天我回憶往事,應該說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幸福,增添了我晚年生活的樂趣。希望北航全體同志們,借學校建校六十年大慶,作為新的起點,努力勤奮工作,以創新精神,用實際行動迎接北航建校60周年,為爭取創造世界一流大學作出更大貢獻,爭取更大輝煌。
作者:60.168.9.* 回復:0 發表時間:2012-07-08 16:50:49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