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3811次
0人
2個
2036個
62人
入殮事前孝子孝孫(男丁)穿孝服由吹鼓樂師導引到平時吃水的井里或塘里用水桶取少量水,丟幾個銅錢或鎳幣到井里或塘里,俗稱“買水”。將買回的水為死者洗澡,俗稱“抹三下”。在縣城,買水之前,由吹鼓樂師導引殯葬人員抬著空棺到街上游一趟,俗稱“游材”。入殮后到出殯前靈堂要點長明燈,棺材頭部還要加一盞油燈,俗稱“點腦頭火”。富人死后,棺材要停入在廳堂數月至數年,俗稱“存枋”。窮人死后,只要日子相合,擇日即葬。出殯滿堂皆白,事前要祭奠,俗稱“燒香”,先兒孫后親朋按輩分大小依次燒香磕頭。祭奠后,兒孫及兒媳孫媳等要跪在棺材前一餐飯,俗稱“食材(財)飯”。食材飯時,要請一至二位“命好福好”的人主持斟酒盛飯,酒斟二巡,飯盛二次量少。隨意食菜,每碗吃一點。主持人要說些吉利話。出殯時,孝子孝孫要加穿粗麻衣、草鞋、系草繩,持孝杖棍。送葬隊伍,由持引魂竹的引路,此人負責丟引路紙。接著是持旌旗的、抱靈牌的、樂隊、祭軸、花圈、送葬的親朋、靈柩、子孫。行至村外交通道口處(城市、集鎮走出街口)“謝孝”,由孝子孝婦等跪向送葬的親朋叩首。謝孝后,孝子才孫扶柩至墳前,把草鞋、孝棍、花圈等丟在墳地上,即參加筑墳。墳筑好后,有喝彩、撒糧米習俗。土族:收尸收遺體的人必須是終身有配偶的人,單身漢或失去配偶者,或有生理缺陷者、孕婦、晚輩、孝子,不準接近亡人遺體。先將亡人上下衣服全部剝光,用柏葉煎成的香水擦洗一遍,然后穿上備好的壽衣鞋襪。壽衣用料必須是棉布和絲綢,禁用其他面料,不放鐵制紐扣,亡人口內若鑲有金屬牙 ,也要拔掉。穿戴就緒后,在主房堂屋中先用木床板或門扇支起床架,將遺體頭朝房門仰躺在木板上,周圍用細麻繩和紙錢拉起簾子,在死人的兩個袖口內各裝入7個小面餅子(俗為打狗餅)并用白麻繩扎住袖口。在靈堂前放一小桌,桌上放兩碗用熟面拌青油做成顆粒狀的供品,叫“著顆”。“著顆 ”上各插兩對筷子,中間點一盞長明燈,底下火盆內焚燒紙錢。哭喪和待外家土語把哭喪叫“冤家依拉”。凡結過婚的婦女哭喪時用一種傳統的調子寄托對親人亡故后的哀思。哭時追憶古人的經歷,表述亡人的功德及對生者的恩情,也哭訴亡人在世時受到過的各種危難和子孫們對亡人的不孝行為。外家前來吊喪時,帶一個女眷,叫 “哭哭娘”。當外家人臨近家門時 ,“哭哭娘”放聲慟哭,守喪的孝子們手拈香立在門前跪拜迎接。吊喪村里本家知道人死后,立即串連眾人到死者家中吊喪,并從本家中輪流派人,拿上酒瓶及時向外家報喪,還要確定土匠〈挖墳的人〉。土匠的人數根據出葬的時間長短而定,一般派4~5 人,如果親房家務中人數不夠,莊戶本家出動當土匠。不論誰家發生喪事,對不“ 吊喪”的人由本家罰一只雞,不去送葬者罰一只羊。出喪一般在 3 天或 5 天內出喪。但遇到陰陽推算出的禁月“行”內不能出喪。一般情況下,一姓有兩“行”, 或六臘月,或三九月,一年中的兩個月內禁止出喪,在“行”月里死人,必須待“行”完了才出殯下葬,如時間過長或因季節關系家中不宜存放靈柩,可以在外面找個合適的地方打棚存放 ,“行” 滿后下葬。
作者:紀念論壇小編 回復:0 發表時間:2013-11-21 15:03:01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