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3811次
0人
2個
2036個
62人
溫州作為“最先富起來”的地區,各種畸形的社會形態也更為突出:一些私企簡陋的廠房里,密密麻麻擠滿了人和機器,粉塵迷眼,怪味刺鼻;一些12~16歲的學齡兒童,為賺錢終日從事著緊張、單調和機械的手工勞動;一艘舟山漁輪在東海翻沉,33名漁民喪生,原因是船粘接板縫的桐油是假的,假桐油產于瑞安家庭作坊;市區一幢“敬老樓”,一層開商店,二層是文化娛樂室,三層放菩薩供人們燒香拜佛;出殯儀式上,24輛摩托車開道、上百人披麻戴孝,身穿白制服的管樂隊吹奏著與哀樂大相徑庭的樂曲:《十五的月亮》、《媽媽的吻》……棺材由馬車拉著,上面放著基督教的十字架;新興的“農民城”龍港,人們集資建學校、游藝場、電影院,同時也建廟宇,而更多地方“最好的房子是神廟,最差的房子是學?!薄?br>炫富的人們相互攀比,從穿金戴銀,到大秀豪宅,揮金如土,甚至祖墳和陰宅的壯觀程度也成為相互競爭的項目。“富不富,看墳墓”在溫州的傳統觀念中,“造墳”與“建房”、“生子”一起并列為人生三件大事。20世紀80年代末的溫州,“造墳”運動席卷而來。在“厚葬”之風最為風行的時候,有的“椅子墳”浙江南部流行的墳墓形式,尤以溫州為甚。由于形狀同椅相似,故稱“椅子墳”。椅子墳通常一頭高一頭低,依山而建,不立碑,墓主信息刻于正中石板上。后輩葬于先祖墳墓下方,一代代形成一個如同樓梯般的長墓。一座椅子墳的花費,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占地二三畝,造墳費用達50萬元。據統計,在當時,溫州市每年要新增3萬座墳墓,每年就要吞噬土地千畝以上。《中國青年報》記者麥天樞記載:船行甌江,迎面撲來的是成千上萬的墳墓……這些堂而皇之、居高臨下、傲視天地的椅子墳包藏著的,不只是溫州人祖先的骨血,這是來自傳統的精神的流向,這也是來自市場的新財富的流向,一個地方的富裕程度往往可以從觀察椅子墳輕易得出結論:哪個村鎮最富有,那里的墳墓就最氣派。這場造墳運動甚至成為《華爾街日報》和合眾國際社報道的話題。《華爾街日報》的美國記者說:中國農民在富裕起來后花在建墓立碑和燒香拜佛方面的錢增加了。溫州的青山由于堆起了一座座墳頭正在變成白色。造一座新墳所花的費用可能相當于2700美元,這在中國來說是相當大的一筆錢。在“造墳”運動引起口誅筆伐后,浙江省各級政府開始出重拳進行整治,治理“青山白化”現象,盡管如此,余風依舊存在。
作者:紀念論壇小編 回復:0 發表時間:2014-03-20 14:34:55
00
作者:王彥肖 發表時間:2014-03-31 22:17:56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