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664218次
10人
31個
376個
12689人
506部
《浦蘭洪塘蔣氏宗譜》浙江金華《浦蘭洪塘蔣氏》源流考: 蔣氏姓源純正,出自于姬姓。蔣氏血統來源于西周皇族,據《左傳》、《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載,周文王之孫、周武王之侄、周公姬旦之季子伯齡,周成王時受封于蔣,建立蔣國,為伯爵,史稱為蔣伯。春秋時,蔣伯的子孫以國名為姓,稱蔣氏。伯齡以前的支系為:少典(太昊)-姬軒轅(黃帝)-姬玄囂-姬蟜極-姬俊(帝嚳)-姬棄(后稷)-姬不窋-姬鞠(鞠陶)-姬公劉-姬慶節-姬皇仆-姬差弗-姬毀隃-姬公非-姬高圉-姬亞圉-姬祖類(公叔)-姬亶父(太王)-姬季歷-姬昌(周文王)-姬旦(周公旦)。 第三十世祖 庚詹,字尹正,時罹楚之變,徙居樂安,立周公廟,以伯齡公配享之歲,丁未赧王親幸為祀,御書“尊祖重本”四大字于門,封為“樂安郡公”(自此始蔣氏堂號為“樂安堂”)。又四十三世祖 萬公,字彥明 滿公長子。貌猛烈,性耿介,有文武才。年二十一為北地都尉,威震塞外。與父同詔征見。上曰:“卿父子宜同日剖符。”即下詔,父為淮南相,子為弘農守,號良二千石,后封“樂安郡公”。我族世祖曾徙居樂安,且又先后兩位被封為“樂安郡公”,因此我族郡望為“樂安郡”。 蔣氏有聞名于世的“三徑家聲,九候世澤”之美譽。四十四世祖蔣翊(西漢哀帝時官拜兗州刺史,光武帝加贈“文忠肅公”)字之卿(避世歸隱,家辟三徑)。“三徑家聲,得于蔣翊”,蔣姓得姓后,蔣家歷史上的第一個名人要算是西漢末年的蔣翊。蔣翊是著名的隱士,以清廉正直出名,忠于漢室。因不滿王莽專權,蔣翊告病返鄉,終身不仕。蔣翊在庭院中開辟三條小路,唯與羊仲、求仲兩位高逸之士往來。于是,后人便把“三徑”作為隱士住所的代稱。翊之曾孫橫(字承先)第四十七世祖(東漢光武帝時官拜大將軍)封“逡遒候”(平反昭雪,子封九候)。“蔣橫遭禍,九子封侯”,除了“三徑”,蔣翊為后人所熟知是因為他有個很出名的孫子。他的這個孫子便是蔣橫。蔣橫跟隨光武帝劉秀征討赤眉,南征北戰,因功勛卓著被封為“逡遒侯”,官拜大將軍。然而好景不長,朝中司隸羌路上報蔣橫謀反,劉秀聞訊大怒,將蔣橫誅殺。為了免遭滅族的厄運,除了七子蔣稔為父守靈,其余八個兒子全部逃往江南。蔣橫蒙冤遭到誅殺后,朝野不平,一時間京城民謠四起:“君用讒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劉秀聞聽之后,下旨清查蔣橫冤案,最終冤案大白天下,蔣橫平反昭雪,羌路則被處斬。為了安撫人心,劉秀以王侯之禮遷葬蔣橫,賜墓號為“顯忠”,并將蔣橫的九個兒子皆以居地封侯。長子蔣穎被封為“金華侯”,次子蔣鄭“會稽侯”(紹興),三子蔣川“臨川侯”(潤州,今鎮江),四子蔣耀“鎮湖侯”(湖州),五子蔣漸“臨蘇侯”(姑蘇),六子蔣巡“卜亭侯”(杭州),七子蔣稔“平河侯”(九江),八子蔣默居宜興和橋、被封為“云陽侯”,九子蔣澄居宜興、被封為“
作者:蔣驊 回復:1 發表時間:2017-06-01 02:18:37
穎 橫公長子 字仲遠 仕漢為中散大夫 因父罹羌路之譖避居金華七星鄉 后帝因童謠感悟 封公為金華侯 是為嫠州金華始祖 鄭 橫公次子 字文源 因父罹譖避居越州會稽縣太平鄉 后封會稽侯 是為越州會稽始祖 川 橫公三子 字慈明 建武初為酒泉郡太守 避居潤州丹徒縣三儒里 后封臨江侯 是為潤州丹徒始祖 輝 橫公四子 字正禮 為上黨郡太守 避居湖州吉安縣臨湖里 后封為鎮湖侯 是為湖州臨湖始祖 漸 橫公五子 字興嗣 始為司寇 后為中昌太守 避居于姑蘇吳縣大黃里 后即隨地封公為臨蘇侯 是為蘇州吳縣始祖 巡 橫公六子 字叔明 官至散騎常侍 避居杭州烏祿里 后封為浦亭侯 是為杭州余姚始祖 稔 橫公七子 字孝芳 為殿中將軍 避居江西九江平阿縣 后即隨地封公為九江侯 是為九江始祖 默 橫公八子 字秀芳 為諫議大夫 避居江南陽羨滆湖之東竹山 后即隨地封公為云陽侯 是為宜興云陽始祖 澄 橫公九子 字少明 為漢嫠州刺史 避居江南陽羨滆湖西(OU)亭鄉第七堡湖墅里 后即隨地封公為(OU)亭鄉侯 食邑二千戶 拜嫠州刺史 是為陽羨(OU)亭支始祖 橫公四子 經翻閱不下十份宗譜,除個別作“耀”外 其余都是“輝”公 應是“輝”公無疑 若有錯誤之處 敬請不吝指教
作者:蔣友嘉 發表時間:2017-08-05 23:15:0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