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617675次
2人
3個
250個
8614人
495部
“賢柏”公后生子名“良富”,配肖氏,為之十七代;壽喪未祥,安葬于德陽縣秦楚店,立墓為塋。“良富”公后生二子,長子曰“時成”,配向氏;次子曰“時昌”,配謝氏;為之十八代。肖氏孺人攜二子“時成”、“時昌”,搬移至川北道潼川府中江縣北關外上村一鄉,地名:現得溝。肖氏不意病故,安葬于地名棕樹灣,配作辰山戌向,以作佳城。
作者:羅方清 回復:0 發表時間:2020-04-17 14:41:21
劍閣縣嶺齊埡開基祖羅永祿公傳 作者:羅春清順治十五年(1),遠祖羅公永祿生于八月初九(2),劍州劍門人也。母汪氏,父羅光宗(3),居靈芝寺西土主廟(4)。永祿之先祖羅太全居水岔嶺對山(5),始祖羅彥芳(6)為湖南教授。永祿幼聰慧,性寬厚,好古學。既長,志行高潔,有玩索義理,至忘寢室,雖處暗室,整襟危座,肅如也。時不逢運,蜀中地狹人貧,永祿承繼家業。康熙十二年(7),仲秋吉時,與李氏成婚(8),勤農桑重商賈,養高堂德布四方。永祿歷春而秋, 足不履市,惟事乎耕讀傳家,為人質而好禮,賦性簡樸。時年,遷基嶺齊埡(9),建堂立屋,置良田數百頃,雖為布衣,家道殷實,樂于造福桑梓,而有鄉里之望。年三十,鄉里更勸,舉不第,仍自強于學,博通經學,不易其志。康熙中,召至縣學宮,將處以登佐郎,永祿辭曰:"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固辭還山,安貧樂道。永祿生八男二女,公尊宗譜,定立字輩,以孺字輩始,其子溫良恭鑒道德元明。康熙四十一年(10),永祿公居嶺齊埡之地,囑嶺齊埡之田地分予上四房(11);后買靈芝寺東田地一份,至上齊山頂下齊河,左齊莊子嶺齊河,右齊大嶺齊河谷齊(12),分予下四房(13)。至此,一脈八房上下兩地始分丁。康熙五十六年(14),永祿年六十高壽,仲秋,遂染病彌留之際,命諸子把《豫彰郡宗枝記》(15)刻石于墓,葬于皇后山之東木缺埡(16),與列祖列宗共享風水寶地之皇后山(17)。永祿有遺著手稿數篇,所著有《戒子錄》、《訓蒙新書論》、《清源要義》,后遺失。永祿公,今劍閣縣皇后山橫山堂(18)嶺齊埡羅姓開基祖也,其后裔派衍至今三百余年,十余代萬余人,遍布四川劍閣、成都、蒼溪、南部、閬中、廣元、德陽等地。注釋:(1)順治十五年:即1658年,清軍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愛新覺羅?福臨的年號。(2)羅永祿:《豫彰郡宗枝記》碑文記載羅永祿出生時間;戊成八月初九亥時。(3)羅光宗:《橫山堂羅氏族譜》記載為橫山堂羅姓始祖羅彥芳后裔16代。(4)土主廟:今指劍閣縣公興新生村靈芝寺、土主廟附近一帶。(5)羅太全:《豫彰郡宗枝記》碑文記載為橫山堂羅姓始祖羅彥芳之次子,(6)羅彥芳: 《劍閣縣續志》記載:“皇山寺,宋末湖南教授羅彥芳建”。《橫山堂羅氏族譜》記載,羅彥芳曾任延安府教政等職。宋末敕令到重慶府巴邑任教官,后恩授普城縣令(隆慶府普城縣),建皇山寺,成為今劍閣縣皇后山羅姓開基始祖。(7)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清軍入關后第二位皇帝玄燁的年號(8)與李氏成婚:《豫彰郡宗枝記》》碑文記載,羅永祿之妻李氏生于辛丑年十二月二十四戌時。(9)嶺齊埡:今指劍閣縣江石鄉天堂村嶺齊埡羅家灣,羅永祿成為嶺齊埡開基羅姓始祖,其后裔有十代以上數百人。(10)康熙四十一年:即1702年,農歷壬午年。(11)上四房:羅永祿的五子孺道、六子孺德、七子孺元、八子孺明,今指江石鄉天堂村嶺齊埡羅家灣,俗稱上四房。(12)右齊大嶺齊河谷齊:此內容為《豫彰郡宗枝記》碑文記載(13)下四房:羅永祿的長子孺溫、二子孺良、三子孺恭、四子孺鑒,今指公興鎮新生村對河邊一帶,俗稱下四房。 (14) 康熙五十六年:即1717年,農歷丁酉年。(15)豫彰郡宗枝記:《豫彰郡宗枝記》碑位于今劍閣縣江石鄉天堂村嶺齊埡羅家灣老墳林,碑文刻的時間為康熙五十六年秋月吉時立。(16)木缺埡:皇后山之東木缺埡,山高地險,古柏參天,百姓稱謂風水寶地。(17)皇后山:《皇后山:《劍閣縣志》記載,原名虎背山,源于龍門山脈,位劍閣縣金仙鎮東二公里處,古柏參天。羅彥芳生前誥授教官,死后葬于此,故譽稱教官墳。(18)皇后山橫山堂:羅永祿的先祖羅彥芳落業橫山子,百姓以地名代姓氏,用橫山子代表羅姓,稱橫山羅姓,建堂立屋,供奉列祖列宗神位,為橫山子孫尊祖睦族祭祖的圣地。羅永祿后裔9世孫 羅春清 沐手敬撰二零一六年 丙申孟冬
作者:羅春清 發表時間:2021-05-21 15:09:19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