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73442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主樓] 最美的婺源應當回歸最美的徽州[作者:刁東良]

undefined

undefined
來源:刁東良的BLOG
1.婺源概況
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和古徽州的許多地方一樣,婺源美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文化與生態的珠聯壁合。婺源古風蘊藉,文氣沛然,是理學大家朱熹、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鄉,有“書鄉”之美譽。婺源今屬江西省上饒市,北枕世界級旅游勝地黃山,東鄰國家歷史名城浙江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鎮,南接銅都德興銅礦,是一顆鑲嵌在皖、浙、贛三省交界地的“綠色明珠”。
2.婺源與徽州的關系
(1)從歷史角度看。婺源,相傳商周屬揚州之域,春秋為“吳楚分源”之地。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置婺源縣,古屬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安徽建省后,婺源屬安徽省徽州府。直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婺源才因國共兩黨的紛爭兩次劃給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蔣介石出于剿匪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劃歸江西省管轄。此舉引起了徽州人強烈的不滿,婺源縣紫陽書院以及旅京、旅滬、旅錫、旅休等處婺源同鄉會疾聲力呼,紛紛請求免于改隸。在呈給蔣介石的公開信中,他們強調:婺源位于徽州上游,是徽州的門戶。從唐宋以來就一直隸屬于徽州,歷時已千余年,從文化、軍事、經濟及民生等各個方面來看,都與徽州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婺源對于徽州人來說就格外重要,其重要性猶如曲阜之于山東,洛陽之于河南,是安徽全省文化精神的象征。1946年,婺源縣參議會發起轟轟烈烈的“回皖運動”,胡適等人也參與其中,當時的檄文稱,“我安徽省徽州婺源縣,向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為程朱之闕里,中華之奧區。今日淪入贛人之手,實我皖人之第一大省恥。為今之計,必當喚起民眾,聯合一切平等待我之外省人,驅逐老表,恢復河山。”返皖運動最終因民意強烈而獲成功,婺源于1947年8月回歸安徽,包括婺源人在內的所有徽州人興高采烈。
1949年,江西所屬的解放軍“二野”趕在安徽所屬的“三野”之先占領婺源,致使婺源再次被強迫劃給江西,并延續至今。出于某些原因,婺源人沒能再發起“回皖運動”。
(2)從文化角度看。婺源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婺源是朱熹的故鄉,而朱文公幾百年來一直是徽州人心頭的驕傲,朱文公之于徽州,一如孔子之于中華。婺源文化在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因此顯得極為重要,向有“婺源是徽州的魯”一說。如今的婺源,無論是人文風貌,還是建筑風格,都保留了濃郁的徽州色彩;在婺源人的心頭,也充斥著難以割舍的徽州情節,老一輩仍會對外宣稱自己是安徽徽州人,雖然,他們暫不屬安徽,而徽州這一名稱也暫被替代。
屬于徽文化區的婺源,注定與江西的主流文化贛文化格格不入。聞名于世的徽文化,也是婺源人永遠為之自豪的精神食糧。

此外,婺源的茶文化也是徽州茶文化的總要組成部分。“祁紅婺綠”,說的就是祁門的紅茶和婺源的綠茶并列徽州名茶。
(3)從地理角度看,婺源與古徽州其他各縣均屬皖南丘陵,連為一體,不可分割。婺源縣城距其所屬的上饒150公里,距衢州也是150公里,距黃山市所在地屯溪僅120公里。

總之,因為歷史、文化等種種原因,今天的婺源人,對于江西沒有什么認同感,回歸安徽是人心所向。

3.婺源回皖之利
(1)重振徽文化。由于古徽州被分割為三個部分,績溪、婺源兩個重要的縣與黃山市的長期分離,是導致徽文化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婺源回皖,是重振徽文化的重要一步。婺源是徽州的魯,沒有婺源,徽文化難成體系,難以復興;不回徽州,婺源的“徽色”也難免逐漸減淡,徽文化將在這塊重要的發源地面臨消失的危險。
(2)打造黃金旅游線路,為婺源揚名。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的鄉村,風格相近的西遞、宏村則是世界文化遺產,加上聞名天下的黃山,這些世界級的旅游資源雖近在咫尺,卻因行政的界限難以共同發展。婺源回皖后,江灣可申請加入“皖南古村落”這一世界遺產,打造世界級的古村落旅游線路。對于婺源,何嘗不是一件好事。此外,到黃山的游客,也可順道游婺源,而不會因“婺源在另一省”而被嚇跑。婺源雖然已有一定名氣,但若與兩處世界遺產聯系起來,必定比在江西單兵獨干有利的多。
(3)加強婺源與安徽的聯系,促進婺源經濟發展。婺源在江西經濟格局中處于尷尬的地位,與周邊城市上饒、景德鎮在經濟上沒有過多的聯系,無法形成互動。回到安徽以后,融入現黃山市的經濟格局中,必定會對婺源經濟的整體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促進作用。對于安徽崛起、中部崛起,也是一件快事。
4.婺源回皖的實際出路:設立地級徽州市
婺源回皖,實質是回歸徽州,令人遺憾的徽州這個地名今天僅限于地級黃山市所轄的一個區。這又要牽涉到另一話題:設立地級徽州市。1987年,為發展旅游業需要,撤銷徽州地區,設地級黃山市。徽州這個承載著濃重歷史的名字就此遭到棄用。從那一刻起,徽州與黃山的地名之爭就沒有停息。如今的黃山市,下轄三區四縣,古徽州一南一北重要兩縣婺源、績溪(屬安徽宣城市)并不在其列,故而黃山市不但在名稱上,而且在實質上,無法代表徽州。
婺源回歸安徽,切實的做法是現黃山市所轄三區四縣與績溪、婺源二縣合并,仿古制設立地級徽州市,駐屯溪區。原黃山市徽州區更名為巖寺區,以免混淆。這也是婺源籍全國政協委員黃景鈞先生在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的提案。民政部對該提案的回復是“牽涉面較大,情況比較復雜,需要進行科學的研究和論證,廣泛征詢民意”。應該說這一回答是可以理解的,而黃委員的做法也將此案正式提上前臺,值得稱道。
5.其他
婺源因朱子而成徽州的魯,績溪因胡適而成徽州的鄒。如今的分崩離析讓人痛心。值得一提的是,這二縣在當今中國又頗具幾分傳奇色彩,婺源江灣乃前國家主席****故里,績溪乃現國家主席胡錦濤故里。事實上,胡錦濤所屬的績溪胡氏實則來自婺源。重重關系,也許昭示著婺源回歸安徽、與黃山績溪合建徽州市并不是那么遙遠。如今的徽友,雖不必像發起當初那樣的“回皖運動”,但是,利用網絡、報紙等媒體多加宣傳,讓更多的婺源人及其他徽州人加入到希望婺源回皖的行列中,并非不可能。
只要民意在,事實在,這一合情合理的要求,政府是不會不考慮的。每一個婺源人,每一個徽州人,每一個安徽人,每一個熱愛徽文化、熱愛朱子文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大家一起努力,為婺源回皖做出自己的貢獻,期待最美的婺源回歸最美的徽州。

本人識陋語拙,是出于對安徽、對徽文化的一片熱愛而出此文,文中對于徽文化的記述如有不實,還請各位多多批評。如需轉載,請與本人聯系。

作者:222.184.28.*   回復:0   發表時間:2009-10-26 11:12:27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