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3442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刁舍葉輕痕/文我總以為,刁舍是一個隱者,它偏居一隅,鶴氅博帶,羽扇搖搖,山風徐徐而來,它目光深邃,才華滿腹,卻只自娛自樂,與世無爭。它的才情常吸引許多人慕名前來探訪,就如當年劉備一顧再顧諸葛亮的茅廬一般。刁舍臨近河橫,在河橫的盛名和華裝映襯下,越發顯得淡然,但是洞悉刁舍的都知道刁舍絕非那么簡單。前幾年,一位記者無意中探聽到刁舍有一株生長了許多年的牡丹,于是抱著賞花的想法找上門去,哪料這一看竟看出了一株蘇中罕見品種的“百年牡丹”,記者將消息僅僅在他工作的小報上刊登后,“百年牡丹”的盛名立即不脛而走,各路記者和游人紛至沓來,此后每年“百年牡丹”盛開時節都會迎來數以萬計的游客觀看,小村的小道上時常車水馬龍,開轎車的、騎摩托的、踩自行車的、步行的,絡繹不絕,都是為了一睹“百年牡丹”芳容。花期一過,小村便又恢復寧靜,重又回歸到雞犬相聞、炊煙裊裊的鄉野生活。也許正是牡丹作為國花更讓人們趨之若鶩,其實刁舍遠遠不止擁有一株“百年牡丹”,僅僅花草樹木,刁舍村里就群芳畢集,那株“百年牡丹”旁,便有一棵一百多年的黃楊,“百年不大黃楊木”,默默佇立了一百多年,那棵黃楊也才手腕般粗細,但黃楊在樹中非是凡品,因為難以長大,一般都不用來做家具,而是用來做藝術品,幾十年的黃楊已很少見,百年黃楊那就更加彌足珍貴。在刁舍先讓村人自豪的并不是“百年牡丹”,而是一棵稀有品種的紫樹,就是“百年牡丹”名聲大震后,刁舍人依然會向人們講述他們村里有一棵紫樹,紫樹移自泰山公園,在江蘇極為少見,是作為刁舍移交一位烈士遺物的饋贈,紫樹也已至耄耋之年,加上烈士的緣故,被村人奉若神物,先是掛上紅布條祈福,后來年輕人們學著電影電視里的情景掛上紅布條許下白頭偕老的愿望。離刁舍不遠的溱潼古鎮上有一棵茶花,被稱為全球茶花王,刁舍里也有一棵茶花,雖然無法與茶花王相比,但花形更美,比茶花王更有活力,因為它才不到二百歲,比茶花王小了六百多歲,但如此高壽的茶花也是不多見的,如果沒有溱潼的全球茶花王,這株茶花也應該是地方上的茶花花魁了。刁舍最具神秘感的還不是這些花草樹木,而是據一代代流傳,刁舍地下埋藏著一座城池,刁舍所屬的沈高鎮先后發掘出天目山商周遺址和單塘河漢墓,離刁舍不過五六里地的紗帽垛上發掘出麋鹿化石和樹木化石,證明四千多年前紗帽垛附近就有人類活動。由此可見,刁舍地下果真埋藏著一座城池也就不足為奇,而且村里有人就從河里撈起過看不出年代的城墻磚,但那座城具體在什么方位,是一座什么樣的城池,現在還是一個謎。也許正是有了這樣的靈氣,刁舍人都十分的聰慧,上起學來一個比一個棒,先后走出了1個博導、2個博士、18個研究生、90多名本科生,大學生占全村人口比例居全國自然村莊之首。因為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學業有成,走出了刁舍,刁舍明顯地老了,打工出去的人往往會回到家鄉建一座漂亮的房子,但上學出去的人很少有回鄉建房的,所以在許多農村看到的是新房子和老人,但在刁舍看到的是舊房子和老人,刁舍真的老了。每一次到刁舍,我都像拜謁一位高深的長者,它有些落寞,但心中卻始終保持著那份孤傲,也許正是有著這些厚重的蘊藏,才讓它對我有著如此的吸引力,讓我時時會不厭其煩地去品讀、留連……姜堰人民廣播電臺,2009年7月4日
作者:222.184.28.* 回復:0 發表時間:2009-10-26 16:53:5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