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6048次
1人
1個
14個
0人
豎刁,又名豎刀,春秋時齊國宦官。他為了表示對齊桓公的忠心,自行閹割。而齊桓公也因為這件事而不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豎刁。桓公病危時,豎刁作亂,桓公衣袖蒙臉,氣絕而死。桓公有六子,姜無詭繼位,公子昭逃走,豎刁帶人守住了正殿,與諸公子對峙,宮中成了劍拔弩張的戰場。桓公已死六十七天,寢室蛆蟲遍地,尸臭薰天,方才下葬。公子昭逃到宋國,在宋襄公的支持下,無詭元年(前642年),宋兵壓齊都,掌兵權的易牙(本名雍巫)帶兵迎敵,高虎等老臣守城,老臣高虎乘雍巫統兵出城,請豎刁進宮議事,豎刁不疑有他,被埋伏的兵甲殺死,迎公子昭回宮,無詭被殺,易牙逃亡魯國。[編輯本段]詞語·豎刁 【拼音】:shù diāo 【注音】:ㄕㄨˋ ㄉㄧㄠ [詞語解釋] 釋義:亦作“ 豎刀 ”。 春秋 時 齊桓公 的宦官 寺人貂 諛事 桓公 ,頗受寵信。 桓公 卒,諸公子爭立, 寺人貂 等恃寵爭權,殺群吏,立公子 無虧 , 齊國 因此發生內亂。見《左傳·桓公十七年》。后世用“豎刁”或“豎刀”蔑稱 寺人貂 。亦以泛指閹宦奸臣。《史記·齊太公世家》:“冬十月乙亥, 齊桓公 卒。 易牙 入,與 豎刀 因內寵殺羣吏,立公子 無詭 為君。” 明 潘問奇 《五人墓》詩:“ 豎刁 任挾冰山勢,緹騎俄成紙虎威。”[編輯本段]豎刁資料 1.管仲病重,齊桓公親往探視。君臣就管仲之后擇相之事,有一段對話,發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誰可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討好君主,沒有人性。這種人不可接近。”桓公:“豎刁如何?”管仲:“豎刁閹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這種人不可親近。”桓公:“開方如何?”管仲:“開方背棄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況且他本來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棄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過千乘。應當遠離這種人,若重用必定亂國。”桓公:“鮑叔牙如何?”管仲:“鮑叔牙為人清廉純正,是個真正的君子。但他對于善惡過于分明,一旦知道別人的過失,”終身不忘,這是他的短處,不可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對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恥下問。對不如自己的人哀憐同情;對于國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聽;對于事務,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過問;別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裝作沒看見。不得已的話,可擇隰朋為相。 2.春秋時,齊國有個人名叫豎刁。豎刁知道齊桓公喜好女色,就把自己閹割成太監,以便能夠經常接近齊桓公。齊桓公嘆曰:“豎刁自宮以事寡人,是愛寡人勝于愛身”。豎刁因此得寵。這就是所謂的“豎刁自宮”的典故。可是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卻說:“人情非不愛其身也,于身之不愛,將何有于公?”(《管子——小稱》)。后來豎刁果然作亂,齊桓公被活活渴死。事見《史記·齊太公世家》。 3.《韓非子·二柄》: 故子之托於賢以奪其君者也,豎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噲以亂死,桓公蟲流出戶而不葬。 4.《說苑·貴德》: 豎刁、易牙,毀體殺子以干利,卒為賊於齊。 5.《春秋繁露·滅國下》: 齊桓卒,豎刁易牙之亂作。 6.《呂氏春秋·不廣》: 管子死,豎刁、易牙用,國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為齊國良工,澤及子孫。 7.《晏子春秋·景公貪長有國之樂晏子諫》: 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樂,身溺于婦侍而謀因豎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宮而不舉,蟲出而不收。 8.《大戴禮記·保傅》: 齊桓公得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再為義王;失管仲,任豎刁、狄牙,身死不葬,而為天下笑。 9.《管子·戒》: 公薨,六子皆求立,易牙與衛公子,內與豎刁,因共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故公死七日不歛,九月不葬,孝公奔宋,宋襄公率諸侯以伐齊,戰於甗,大敗齊師,殺公子無虧,立孝公而還。 10《春秋公羊傳·僖公十八年》: 桓公死,豎刁、易牙爭權不葬,為是故伐之也。 11.《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房曰:“齊桓公、秦二世亦嘗聞此君而非笑之,然則任豎刁、趙高,政治日亂,盜賊滿山,何不以幽厲卜之而覺寤乎?” 12.《前漢記·孝元皇帝紀下》: 時任豎刁易牙趙高。 13.《後漢書·宦者列傳》: 及其敝也,則豎刁亂齊,伊戾禍宋。? 14.列傳 第五十六? 史臣曰:李林甫以諂佞進身,位極臺輔,不懼盈滿,蔽主聰明,生既唯務陷人,死亦為人所陷,得非彼蒼假手,以示禍淫者乎!楊國忠稟性奸回,才薄行穢,領四十余使,恣弄威權,天子莫見其非,群臣由之杜口,致祿山叛逆,鑾輅播遷,梟首覆宗,莫救艱步。以玄宗之睿哲,而惑于二人者,蓋巧言令色,先意承旨,財利誘之,迷而不悟也。開元任姚崇、宋璟而治,幸林甫、國忠而亂,與夫齊桓任管仲、隰朋,幸豎刁、易牙,亦何異哉!《書》曰:“臣有作福作威,害于而家,兇于而國。”孔子曰:“佞人殆。”誠哉是言也。張暐、王琚、王毛仲,皆鄧通、閎孺之流也。琚有締構之功,過多僭侈,死于非罪,亦何惜之! 贊曰:天啟亂階,甫、忠當國。蔽主聰明,秉心讒慝。暐同二王,亦承恩德。吁哉僭逾,不知紀極。 15.后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16.鏡鑒錄: 春秋時,豎刁、易牙都是齊桓公的近臣。豎刁為取悅桓公,自宮為閹人;易牙長于烹飪調味,烹其子為羹獻于桓公。他們二人與桓公的長衛姫和開方等人相與為黨,盅惑桓公,排擠管仲、鮑叔牙等人。管仲病危時,桓公與管仲商議群臣中誰可為相,桓公問:“易牙如何?”管仲說:“易牙烹其子討好君主,沒有人性。這種人不可接近。”桓公問:“豎刁如何?”管仲說:“豎刁閹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這種人不可親近。”桓公問:“開方如何?”管仲說:“開方背棄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況且他本來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棄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過千乘。應當遠離這種人,若重用必定亂國。”管仲死后,桓公曾任鮑叔牙為相。鮑叔牙死后,豎刁他們便把持了朝廷大權,齊國從此日益衰敗。前643年,桓公一病不起。豎刁、易牙便合謀趁機改立桓公長子無詭為太子(齊桓公立的太子是三子昭)。他們先是假傳圣旨,不準桓公諸子和大臣入宮探視桓公的病,繼而掐斷了桓公的飲食,然后派出宮廷衛卒要去東宮除掉太子昭,太子昭匆匆逃至宋國。桓公死后,豎刁、易牙秘而不宣,然后對云集在宮門口的朝廷官員大下毒手。頓時,血肉橫飛,尸首遍地,一場宮廷政變終于發生了。接著,長公子無詭即位,公子潘、公子商人與公子元亦各自擁兵對抗,搶居偏殿,以圖爭奪君位。各派勢力相持兩月有余,以至齊桓公的尸體一直在床上停放了67天,沒人理睬,弄得腐臭不堪,從尸體上滋生的蛆蟲,竟爬出宮門之外。數月后,宋襄公以支持太子昭復國名義,糾合衛、曹、邾諸國出兵伐齊。高虎、國懿仲等大臣密謀商議,乘新任司馬易牙駐郊迎戰的機會發動宮中兵變,誘殺了豎刁,已上臺為君的長公自無虧亦被眾官員家屬所殺。易牙聞變,乘夜逃奔魯國。于是,太子昭即君位,是為齊孝公。孝公上臺后,懲治了豎刁、易牙之黨。齊國經過豎刁、易牙為首的一場動亂,雖然國祚仍甚綿長,但其國力已遠非桓公為霸主時可比,國家自始呈現反復震蕩、大亂不定的局面。奸臣結黨誤國,其害可謂大矣!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威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 17.韓非子·難一 愿君去豎刁,除易牙,遠衛公子開方。易牙為君主,惟 人肉未嘗,易牙烝其子首而進之。夫人唯情莫不愛其子,今弗愛其子,安能愛君?君 妒外而好內,豎刁自宮以治內。人情莫不愛其身,身且不愛,安能愛君?聞開方事君 十五年,齊衛之間不容... 18.《呂氏春秋》載:“桓公行公去私惡,用管子而為五伯長:行私阿所愛,用豎刁而蟲出于戶。”說得是首先稱霸的齊國國君齊桓公之所以能夠稱霸,是在于他能夠去私無偏,拋除個人情感好惡,任用曾與他為敵并箭傷過他的管仲為相:結果他之所以... 19.昭明文選卷五十 及其弊也,豎刁亂齊,伊戾禍宋。左氏傳曰: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杜預曰:寺人,內閹官豎刁也。史記曰:豎貂為豎刁,并音凋。左氏傳曰:楚客聘於晉,過宋,太子知之,請野享之,公使... 20豎刁:春秋時齊國宦官。他為了表示對齊桓公的忠心,自行閹割。而齊桓公也因為這件事而不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刁豎。桓公病危時刁豎作亂,桓公衣袖蒙臉,氣絕而死。之后桓公五位公子為繼位而明爭暗斗,沒人替桓公收尸。 21.韓非子 腰,而國中多餓人;齊桓公妒而好內,故豎刁自宮以 治內,桓公好味 ,易牙蒸其子首而進之;燕子噲好賢,故子之明不受 國。故君見惡則 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人主欲見,則群臣之 情態得其資矣。 故子之托於賢以奪其君者... 卒十月,隰朋亦卒.桓公去 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五味不至,于是乎復反易牙.宮中亂,復反豎刁. 利言卑辭不在側,復反衛公子開方.桓公內不量力,外不量交,而力伐四鄰. 公薨.六子皆求立.易牙與衛公子內與豎刁,因共殺群吏,而立... 22.霸諸侯,攘戎狄,終其身齊國富強, 諸侯不叛 .管仲死 ,豎刁,易牙,開方用,桓公薨于 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夫功之 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 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則齊之治也,吾不... 23.公孫友自刖而尊百里,豎刁自宮而諂桓公。其自刑則同,其所以自刑之為則異。慧子曰:“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其東走則同,其所以東走之為則異。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 說林下第二十三 ??? 伯樂教二人相踶馬,相與之簡... 24.史記新注 - 史記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豎刀”,亦作“豎刁”、“豎貂”,齊桓公寺人,故亦稱寺人刀。管仲死后,與易牙、開方專權。齊桓公死,諸子爭立,又與易牙等人殺群吏,立公子無詭為君,迫使太子昭出奔,造成齊國內亂。
作者:222.184.28.* 回復:1 發表時間:2010-01-06 19:01:29
公元前642年 - 宋襄公久有稱伯之志,深慕齊侯九合諸侯,衣裳而會。 見昭來奔,大喜,以為良機。 于公元前642年,約衛、曹、邾,聯宋伐齊。 齊之貴者殺無虧、豎刁,逐易牙,迎昭即位,是為齊孝公。
作者:114.238.30.* 發表時間:2010-02-12 21:17:5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